根据英国《经济学人》3月1日的文章,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到202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5亿,超过美国的总人口。
虽然有“未富先老”的危机,但另一个数字却被视为印度“强国梦”的一大优势,那就是在印度目前14亿多人口中,29岁以下的占到了一半。
“人多”似乎一直是印度人引以为傲的一点,但在上个世纪有一位印度一把手,却看到了人口剧增背后的危机。
她就是印度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总理,也因“强硬”政策而被誉为印度的“铁娘子”。然而,这位曾让400万男性在她的政策下忍受绝育手术、让国家在紧急状态下几近独裁的女强人,最终却在67岁时,被她最信任的警卫亲手送命——三十多发子弹,终结了她充满争议的一生。
英迪拉·甘地的崛起与成为印度首位女总理
英迪拉·甘地的成长过程深受其父尼赫鲁的影响,尼赫鲁不仅是印度的独立运动领袖,也是印度首任总理。英迪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从小便浸润于政治氛围中,接受了非凡的教育与熏陶。
她的母亲卡玛拉·尼赫鲁则是一位活跃的独立运动者,这使得英迪拉在年轻时便接触到了印度的政治动荡与历史背景。英迪拉的家庭背景为她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广阔的视野,也塑造了她后来的领导风格和政治决断。
尼赫鲁去世后,印度面临着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迪拉逐渐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她本是一个比较低调的政治人物,早期并没有明确展现出强烈的政治野心。
然而,印度国大党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动荡,让她的领导才华渐渐被更多人注意到。在党内高层的支持下,英迪拉于1966年成为印度首位女性总理。她的上任并非简单的继承,而是在党内外不断激烈的斗争中脱颖而出。
当时,印度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经济困难、政治分裂以及社会问题等。英迪拉·甘地的上任,既是印度政治的一次重要转折,也是她个人政治生涯的起点。
尽管很多人对她的能力表示怀疑,认为她只是一个“过渡人物”,但她很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英迪拉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尤其是在经济领域,通过实施国有化政策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巩固了她在党内的地位,也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
英迪拉的早期领导为她的未来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为她后来的强势政治风格埋下了伏笔。她的决断力和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使得她迅速成为了印度政坛的核心人物。
强势政治与极具争议的政策
1969年,英迪拉作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将印度的主要银行国有化。她认为,通过国有化,印度政府可以更好地控制资金流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和农村建设方面。
这一举措在印度民众中赢得了不少支持,尤其是在农民和低收入群体中,他们看到了政府对他们利益的关注。
然而,这一政策却触动了印度传统精英阶层的利益,尤其是大银行的私人资本家和商业精英。这些集团对英迪拉的这一决定感到愤怒,并认为她的举措过于激进,甚至有些过于“社会主义”。
而在所有政策中,最让人痛心和反感的,莫过于她实施的强制绝育计划。1970年代,印度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压力。为了抑制人口增长,英迪拉支持一项大规模的绝育运动,尤其针对男性进行强制手术。
政府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要求地方官员完成“绝育指标”,不少地方政府采用了强迫手段。尽管该政策出发点是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但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人权问题。
许多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手术,甚至出现了手术失败和死亡的案例。数百万男性的生育能力被剥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恐慌与愤怒。
这一政策的推行,最终使得英迪拉在民众中的支持急剧下降,导致1977年大选时的惨败。这场政治失败,不仅让她失去了权力,也让她的政治形象遭到严重损害。
尽管如此,英迪拉并未因此退出政治舞台。在失去权力后,她并未选择隐退,而是准备东山再起。她继续辩护自己在紧急状态下的政策,试图恢复民众的信任。最终,她在1980年成功复职,再次成为印度总理,但这一回,印度社会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锡克教冲突与刺杀事件
1980年代初期,英迪拉·甘地面临着印度政坛中越来越复杂的局势。她的复职虽然为她的政治生涯带来了一定的恢复,但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内部的宗教冲突,尤其是锡克教问题的恶化。
锡克教分离主义者的情绪愈发高涨,要求在旁遮普邦建立一个独立的锡克教国家——“哈利斯坦”运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成为英迪拉政府的一个严重挑战。
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英迪拉·甘地决定采取强硬措施。1984年,她授权发动了代号为“蓝星行动”的军事打击,旨在清除金庙内的武装分子。尽管“蓝星行动”成功地摧毁了武装分子,但这一行动导致了大规模的平民伤亡,尤其是在金庙内的锡克教徒死伤惨重。
金庙作为锡克教徒的圣地,对于他们来说具有极高的宗教意义,英迪拉的决定被许多锡克教徒视为对他们信仰的严重亵渎。这场军事行动不仅未能平息分裂主义情绪,反而加剧了锡克教徒对政府的仇恨。
她的强硬手段与决断最终引来了悲剧性的结局。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在自家花园内准备前往办公室时,遭遇了她最信任的保镖——两名锡克教籍警卫的刺杀。她被连开数枪倒下,鲜血染红了她的衣服。
刺杀她的两名警卫之一曾公开表示:“我们别无选择,这是为了复仇,为了我们遭受的羞辱。”他们的愤怒源于“蓝星行动”对锡克教徒的打压,这场行动带来了无数无辜平民的死伤,让他们感受到深深的宗教侮辱。这种愤怒最终转化为对英迪拉·甘地生命的终结。
参考文献:
BBC曝印度曾1年让620万名男子绝育 2000余人命丧手术台.观察者.2014-11-18
印度政要︱英迪拉·甘地:“铁娘子”的辉煌与悲情.澎湃新闻.2017-11-23 [引用日期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