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彩云:科技创新加快奶业升级|两会声音

2025年,人工智能等技术火爆出圈,让大众对科技发展有了直观且震撼的感受。这场科技热潮并非只存在于数字领域,也渗透到各个传统行业。


《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的建议之一就是围绕“以科技创新加速产业升级”,要聚焦奶业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回顾过去两年的履职,王彩云将其概括为“成长、责任、信心”三个关键词。作为一线科研人员,她对国家推动科技自强自立、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给出的政策有信心,更有信心跨越行业面临的困境。

图片

近年来,中国奶业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不过在奶业精深加工产业领域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特别是乳清蛋白、乳铁蛋白、脂肪球膜蛋白等关键原辅料,仍面临国外的技术制约。而当下中国奶业与全球奶业的同台竞技,已逐渐转变为供应链产业链的竞争乃至是创新链的竞争。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这让我更加坚定,要聚焦奶业核心技术攻关,助力中国奶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让突破性成果转化落地,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更好营养的产品与服务,守护百姓的健康,助力奶业的高质量发展。”王彩云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经过过去十余年的努力,王彩云和她的团队实现了“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从零到一的突破,这个技术可以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的保留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90%以上。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关键技术壁垒、实现世界首创。王彩云表示,“我们用努力证明了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掌握奶业核心技术,甚至做得更好。”

科技将如何赋能乳业?从牧场管理到产品研发,从生产加工到市场营销,科技已经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迈进。

记者了解到,目前伊利率先在行业内完成了跨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全链数智化布局,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

在上游端,以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为例,这里的牧场工作人员只要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掌握每一头奶牛的动态,数字化智慧管理覆盖了奶牛的“衣食住行”。

在中游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工厂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

在下游端,针对终端门店自主开发的地理大数据系统,能依靠智能建模和“人货场”大数据,提升门店营销效率。

伊利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并深化“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块奶酪”的产业链创新布局,以科技创新加速产业升级,筑牢奶业发展根基。



记者 水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