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印度崛起最大障碍?印外长之子出书:印度未来有五大战略目标

印度正在野心勃勃地崛起?

而它的真实目标终于在印度外长苏杰生之子的新书中暴露无遗。

德鲁瓦·苏杰生在新书《世界事务》(Vishwa Shastra)中系统地勾勒了印度未来的五大战略目标,并毫不掩饰地指出:中国是印度崛起的最大障碍。

图片

然而,印度真的有这个实力吗?这场国际博弈,才刚刚开始……

印度的五大战略目标:区域霸权与全球扩张

印度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烈的扩张意图,力图打破长期以来在全球格局中的边缘地位。

德鲁瓦·苏杰生(Dhruva Jaishankar)在其新书《世界事务》(Vishwa Shastra)中系统性地阐述了印度的五大战略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关系到印度的国家发展方向,也反映出其在国际政治中的野心。

图片

首先,印度的核心目标是加强国内军事和经济基础,以奠定其全球竞争力。

莫迪政府推行“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战略,试图推动本国工业和制造业发展,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但现实是,印度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仍然有限。

例如,2024年印度的制造业占GDP比重仅为14%,远低于中国的28%。

图片

此外,印度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所提升,但与中国的高铁网络和公路系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尽管如此,印度计划到2030年GDP突破7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中美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印度正大幅增加国防预算,以提升军事实力。

2024年,印度军费开支达810亿美元,为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8860亿美元)和中国(2930亿美元)。

印度不仅大力采购美制“死神”无人机、法制“阵风”战斗机,还加强本国武器制造能力,试图减少对外依赖。

图片

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建立更强大的军事基础,以匹配其全球雄心。

其次,印度寻求在南亚地区建立主导权,确保邻国关系的可控性。

虽然印度宣称其外交政策基于“邻国优先”战略,但实际上,它更倾向于在南亚扮演区域霸主。

例如,印度政府长期以来对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斯里兰卡施加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以确保这些国家不“倒向”中国。

然而,近年中国在南亚的投资不断增加,使印度的区域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图片

例如,中国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贸易伙伴,在尼泊尔投资的水电项目也远超印度。

再然后,印度谋求在全球权力平衡中获得更大话语权。

印度希望通过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以确保其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

此外,印度正在积极扩大在G20、金砖国家、东盟等多边组织中的影响力。

例如,2023年G20峰会期间,印度提出“全球南方倡议”,试图在发展中国家中扮演领导角色。

接着是,印度希望解决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历史遗留问题。

印度长期以来与巴基斯坦关系紧张,近年来更是试图通过外交孤立巴基斯坦,同时加强对孟加拉国的控制。

图片

例如,2024年印度外交部曾施压孟加拉国,不允许其与中国达成新的基础设施协议。

此外,印度政府还计划对边境地区进行军事强化,以应对可能的地区冲突。

最后是,印度希望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

印度正积极推进其“全球南方”战略,试图借助发展中国家阵营对抗中美主导的全球秩序。

例如,印度正在加强与非洲和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试图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中获得更大发言权。

图片

但现实是,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依然远远领先于印度,例如中国在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等机构中的决策权,使印度难以获得主导地位。

中国被印度视为最大障碍

德鲁瓦·苏杰生在书中反复强调,中国是印度崛起的“最大阻碍”,这一观点代表了印度精英阶层的普遍看法。

印度在多个领域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对抗中国的影响力。

首先,在经济层面,印度正试图削弱中国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图片

印度推出“生产激励计划(PLI)”,试图吸引苹果、三星等科技企业将制造基地从中国迁往印度。

但截至2024年,仅有少数企业部分转移生产,印度的制造能力仍然无法与中国相比。

例如,2023年印度智能手机出口额为120亿美元,远低于中国的2800亿美元。

此外,印度在光伏半导体、电动汽车等领域仍然高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其次,在国际组织话语权方面,印度认为中国在联合国、金砖国家等机构中对其进行“打压”。

图片

印度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认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影响了印度的上升空间。

第一,在南亚地区,印度忌惮中国在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的影响力。

印度一直视南亚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近年来,中国在南亚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增加。

例如,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国建设港口和公路,使这些国家对中国经济依赖度上升,而印度对此深感不安。

图片

第二,在军事对抗层面,印度正试图在印太地区建立联盟,以对抗中国的影响力。

印度积极推动“四方安全对话”(QUAD),加强与美、日、澳的军事合作,并参与印太地区的“联合军演”,以抗衡中国的海上实力。

印度外交政策的现实:机会主义还是全球野心?

尽管印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全球战略,但现实情况并不像德鲁瓦·苏杰生所描述的那样顺利。

首先,在南亚政策上,印度的影响力正在下滑。

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的直接贸易恢复,标志着南亚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而印度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

图片

此外,印度与尼泊尔、斯里兰卡的关系也因政治摩擦和经济竞争而变得更加复杂。

其次,在对美外交方面,印度面临两难选择。

虽然印度希望借助美国遏制中国,但它也不愿完全依附于美国,而是希望维持“战略自主”。

然而,美国在关键问题上并未完全满足印度的诉求,例如在技术转让、军事合作等领域,印度仍然无法获得与盟国相同的待遇。

最后,在“全球南方”战略方面,印度虽然希望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但它是否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外交影响力仍然存疑。

图片

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全球治理机构中的影响力仍然较小,其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全球贸易中的角色也远远不如中国。

结语

印度外长之子德鲁瓦·苏杰生的这本书揭示了印度政府和精英阶层的真实野心——不仅要在南亚称霸,还要在全球范围内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

印度正在试图利用“全球南方”框架、印太战略以及供应链重组等手段对抗中国的影响力。

然而,现实情况是,印度目前的经济和外交能力尚不足以支持其宏伟的战略目标。

在未来的国际博弈中,印度是否能真正崛起,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印度外长之子:印度五大战略目标机会前所未有,但中国全部都是障碍》

环球时报《新德里走“多向结盟”外交得失自知》

环球网《印度一官员语出惊人: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应“合并成一个国家”》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