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肇庆市广宁县迎来教育创新发展的里程碑——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共同体广宁示范区建设启动仪式在广宁县何楮铭纪念中学举行。此举标志着广宁县正式成为我国首个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共同体山区示范区,同时也是肇庆市首个示范区、广东省首个制定跨学科项目学习三年行动方案的行政县,为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客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孙晓奎,广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唐志鹏,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玉彬等领导、专家出席仪式,共同为广宁县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共同体示范区揭牌。
国际平台赋能,山区教育创新突围
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共同体是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PBL)为核心的国际教育组织,旨在通过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目前,全国共设立22个示范区,广宁县凭借前瞻性布局和本土化实践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个以山区教育为特色的示范区。广宁中学、何楮铭纪念中学等7所学校授牌“国际StarT项目式学习实验学校”,标志着广宁县域教育探索接轨国际先进教学模式。
多方协同聚力,擘画教育变革蓝图
孙晓奎秘书长指出,广宁示范区的落地是“文化、理念与愿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与教研协同攻坚。张玉彬主任高度评价广宁探索,称其“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踏入深水区揭开了序幕”,并向24所学校捐赠一批项目式学习相关书籍。唐志鹏副县长表示,示范区建设是落实《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施方案》的关键举措,广宁县将通过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式变革推动县域教育提质增效。
本土特色融合,项目式学习成果初显
广宁县以“试点先行、分步推进”为路径,以何楮铭纪念中学为试点实践跨学科项目学习,该校结合新课标与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用英语讲述广宁竹文化”“自制过山车模型探究能量转换”等特色项目,涵盖科学、人文、艺术等多领域开展跨学科项目学习,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实现知识迁移与创新思维培养。广宁县第一小学“探索艾草之路”项目融合中医药文化与劳动教育;广宁县第四小学“诗韵竹简”项目将传统非遗技艺与诗词创作相结合,展现该校“诗书立品,守正立新”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
三年行动启航,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
广宁县制订《县域跨学科项目学习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构建项目式学习的“四梁八柱”,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本土文化跨学科课程体系;以培养高素质教师团队为目标,建立“教研—实践—评价”一体化师资建设机制;以建设县域项目案例库为基础,打造具有竹乡教育特色品牌的资源共享平台;以点带面,全域推进,构建项目式学习推动育人方式创新的教育实践。
未来三年,广宁县计划建成覆盖全县中小学校的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体系,推动山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文、图|记者 杨再睿 通讯员 广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