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关系走入抽象

文 /美亚

《180天重启计划》有多抽象呢,它表现一个人「虚」,心虚、焦虑,用的镜头语言是虚焦,让这个人在画面里模糊不清。
图片图片
(原创公众号:美亚在港村)
误会一解除,这个人就实了。
图片图片
(原创公众号:美亚在港村)
我一直不喜欢网络语言,但「抽象」这个词有点文学水平:解构一个常常形容艺术和学术的词语,通感到人类行为上。和行为艺术不同的是,它没有逻辑,通常也没有意义表达,简单来说,就是发癫。
而发癫,是时代面貌的重要特征。
很高兴这抽象的一幕,出现在一部描述母女关系的电视剧里,它有点像《摇滚狂花》。
摇滚狂花》因为更早,需要用摇滚来象征先锋、疯癫、叛道离经,在这种意味下的母女关系,自然是张牙舞爪的。
它也不像《兔子暴力》和《春潮》,讲的都是母亲或者女儿的出逃带来的痛苦、代价、互相折磨,尽管那是写实的。
很多人说它像影版的《好东西》。确实,它创造了一个轻盈的语境,把母女关系兜在树林间的吊床里,阳光普照,有风雨有雷电,都是大自然的健康循环。
它没有把女性绑在困苦中歌颂与怜悯,而是做了喜剧解构。但是该有的温情、痛苦、和解、成长也都没有少,看得我又哭又笑。
故事说起来很简单,你看,它又符合我的审美偏好——一个很普通的故事,甚至复述起来很困难,但是它就是能打动你。大多数情况下,打动你的是活人感,和细腻的人物动线。
顾云苏遭遇分手失业,想要住回妈妈吴俪梅家。为什么说「妈妈家」,因为妈妈再婚了。
图片
(原创公众号:美亚在港村)
高龄48岁的妈妈恰好在这个时候怀孕了,苏苏就成了妈妈的护工,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鸡飞狗跳的故事。
它没有否认伤害,比如苏苏确实受到了父母离婚的冲击。父母当她面砸杯子闹离婚、妈妈转身离开的画面,一直是她的梦魇。
母女俩也因为这些过往创伤面红耳赤口不择言地吵架。
图片
(原创公众号:美亚在港村)
它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厄运,吴俪梅并不是因为遭遇出轨、家暴而离婚的,她只是因为受不了做一个全职富太太——这让童年的苏苏和弹幕里的观众都摇摇头——作。
图片
(原创公众号:美亚在港村)
但正因为她是一个「自私」的女人,那种女儿需要快速长大替补夫职的母亲,所以苏苏在成长过程中,更像是她的闺蜜,两个人在困境中共同对抗世俗的歧视。吴俪梅是反抗,而苏苏只知道,要帮她的妈妈。
有一幕,吴俪梅去解救被家暴的朋友,让苏苏坐在楼梯上一直打电话求助,小小的苏苏在外面边打边哭,吴俪梅在屋内挨打,一边挨打一边大叫:苏苏你别进来啊!
这个场景大概是两个人关系的注解:妈妈要斗争,但妈妈也一定会保护你;妈妈要斗争,我有点痛苦也有点害怕,但我爱妈妈。
苏苏没有一个传统定义上幸福的家庭,但因为吴俪梅没有吝啬给她的爱,她学会了吴俪梅的泼辣、坚韧、没心没肺,她不沉郁,不内耗,依然像小时候一样,帮她的妈妈。
有时候我看着看着,更觉得苏苏的角色更偏向于母亲,她反对妈妈高龄保胎,但又维护她的任性。妈妈像个恋爱脑小女孩一样,让前夫和现夫为她雄竞,让苏苏收拾烂摊子。
所以,为什么不可以呢?
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在相依为命的日子里,那种应该苦情的岁月里,穿着漂亮的裙子,画着鲜艳的口红去舞厅,她终生爱自己。
更重要的是,她爱自己,并不是自私,她始终没有抛下苏苏,也没有把牺牲挂在嘴边,因为这是她自己选的。
苏苏成年以后才知道,正因为她幼时不懂事不想让妈妈谈恋爱,妈妈跟继父蹉跎了十几年才在一起。而这些,妈妈从来没说过。
最近在看《大萧条的孩子们》,里面有个研究结论很有意思。在美国大萧条时期,失业率上升,在经济受损家庭,母亲的家庭权威上升。孩子们要早当家,儿子主要是外出务工,女儿是帮母亲分担家务。
经济受损家庭的女儿,在30年代大萧条时期,对母亲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有一种同仇敌忾的理解与体恤。但是到了50年代,她们长大后,有44%的女儿对母亲不满意,当年母亲掌权越多,负面评价就越多,主要是因为母亲的「牺牲情节」的索取。
——要不是因为你,我根本不用那么辛苦!
——想想我为你做的一切,你也应该这样对我!
但是这代大萧条中的女儿呢,比上一代更早结束教育,更早进入婚姻,并且对家务感兴趣,秉持着家庭主义的价值观。
是不是很熟悉?吃力不讨好的牺牲,性别内相互伤害,再复制命运。
只有打破这种「牺牲感」的循环,才能互相缠绕后向上生长。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其实吴俪梅比顾云苏更难得,也更幸运。
很多母亲只因为一生辛劳苦痛无人倾诉,无人肯定,只能磨刀霍霍最弱势的女儿。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在结构里为自己冲出一条血路来。你看现在的弹幕依然如此。
母亲和女儿有各自的命运,可以互相交织,紧密相连,但不可以把不幸的部分,归因到对方身上。我爱你,但你是你自己。
图片图片
正因为《180天重启计划》,把「牺牲情结」和「原生家庭原罪」都打破了,喜剧化了,所以它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一种我们乐见其成、除了互相蚕食外的母女关系新参考。
有意思的是,这是周雨彤真人秀口碑触底后的第一部戏,她一人分饰两角,年轻时的吴俪梅脸上,有中年吴俪梅吴越老师的影子,吴侬软语,腰背挺直。顾云苏一看就是社畜,弯腰驼背,吊儿郎当。
图片
我始终对口碑差的女明星报以宽容,并不是否认她们的错——可能不算是错,是一种面对镜头的过于自信。只是我觉得,男明星同样的「茶」,仿佛没有发生过,下了春山又立刻能回顶峰。
我在想,也许就是因为周雨彤的那种过于自信,才让她在业务能力上非常松弛,才有了那么好的《180天重启计划》。而打破这种隐蔽的性别不平等,也许是我们观众应该做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