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诚接待5家机构调研,包括上海上市公司协会、海通证券投教基地、海通证券财富管理总部等

2025年3月6日,中国海诚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3月5日接待上海上市公司协会、海通证券投教基地、海通证券财富管理总部、国泰君安投教基地、全景网上海分公司5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中国海诚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5人,为党委副书记、总裁陈荣荣,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林琳,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王森浩,EIM数创中心、智能制造事业部总经理潘志祥,证券事务代表杨艳卫。调研接待地点为上海市徐汇区宝庆路21号。

据了解,中国海诚于2025年3月5日举办了投资者接待活动,期间投资者参观了公司品牌馆,并由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王森浩介绍了公司的历史沿革、股权结构、组织机构变革、主营业务、2024年经营业绩和新签订单等情况。活动中,公司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包括如何将专利和软著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保持业绩增长、平衡资源投入、优化业务结构、海外业务风险管理、AI技术应用、ESG和碳排放规划以及市值管理等。

据了解,中国海诚在专利应用方面,通过技术升级和提高效率帮助客户,同时提升设计周期以提高工作效能。公司计划通过传统行业扩张、国家战略布局和境外业务开拓来保持业绩增长。在新兴市场和业务领域拓展时,公司将通过前瞻性布局和技术创新来实现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协同发展。面对行业竞争和客户需求变化,公司将通过工艺技术提升和智能化工程来优化业务结构,以适应智慧城市和绿色建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需求。

据了解,中国海诚在海外业务拓展中,将主要依托自身优势行业和项目,进行国别风险识别,加强项目管控,并提供针对性的法律合规服务。公司“春秋杏坛”工程知识问答平台接入DeepSeek后,AI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提取和传播。在ESG和碳排放方面,公司注重节能减碳技术的应用,并成立了“双碳”科创中心进行研究。在市值管理方面,公司从价值创造、价值挖掘和价值经营三个维度开展工作,并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和投资并购寻求第二发展曲线,以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调研详情如下:

2025年3月5日,公司举办了“理性投资伴我行-走进上市公司中国海诚”投资者接待活动。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以及全景网投教基地携手50余名投资者走进中国海诚进行参观交流。

投资者一行首先参观了公司品牌馆,随后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王森浩向投资者介绍了公司的历史沿革、股权结构、组织机构变革、主营业务、2024年经营业绩、新签订单等情况,海通证券陈渚见做了建筑工程行业展望报告。之后,公司就投资者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主要内容如下:

1.公司如何将获授的大量的专利、软著成果高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并体现在营收增长上?

回复:公司获授的专利的应用,一方面体现在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过程中,帮助客户进行技术升级和提高效率,同时也是公司获取项目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公司数字化方面专利的应用,通过提升设计周期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能,产生效益。

2.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公司如何保持这种业绩增长态势,未来是否有新的业务增长点来支撑业绩持续增长?

回复:一方面是传统的行业顺势而为,继续做大基本盘,如制浆造纸、食品发酵以及日用化工等行业;另一方面,则是紧跟国家战略,对战新业务进行布局,比如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第三是加大境外业务的开拓,持续提升境外新签合同的占比。

3.从战略规划角度,公司在拓展新兴市场和业务领域时,怎样平衡资源投入,实现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协同发展,避免顾此失彼?

回复:对于新兴业务,公司紧跟国家战略,进行前瞻性布局,比如成立了EIM数创中心、智能制造事业部,“双碳”科创中心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对于传统业务,不断精进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保持市场竞争力。

4.面对行业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变化,公司未来计划如何优化现有业务结构,以更好地契合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需求?

回复:对于客户需求,公司结合国家“双碳”战略,通过工艺技术提升以及智能化工程,降低客户生产成本。并持续探索和构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智慧工程集成解决方案。

5.公司海外业务在拓展中,面对复杂多变的项目和政治环境,有哪些应对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

回复:公司海外业务拓展,首先主要以自身优势行业和具备优势技术的项目为主,可以规避一定风险;其次是进行国别风险识别,构建国别法律数据库,规避高风险国家项目;第三是加强项目管控,健全海外业务管理体系,为境外合规经营、防控风险筑牢制度根基,同时委托当地律师提供针对性的法律合规服务;第四是加强内部培训,以及海外人才储备和培养。

6.贵公司的“春秋杏坛”工程知识问答平台接入了DeepSeek,后续AI是否会给公司其他业务带来想象空间?

回复:公司“春秋杏坛”工程知识问答平台在2024年四季度上线,今年接入DeepSeek后,目前准确率有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研究应用包括了机器学习、文字生图和大语言模型等多个方向。根据公司目前研究的阶段成果,人工智能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提取、总结和传播,需要与专业领域的知识深度结合才能为业务带来直接收益。

7.公司在ESG以及碳排放方面有什么规划?

回复:公司作为工业工程服务公司,以管理服务输出为主,属于低碳排行业。公司也注重节能减碳等新技术的应用,包括使用屋顶光伏等。公司也成立了“双碳”科创中心进行节能低碳技术研究,具备为客户提供“低碳、减碳”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另外,公司依托核心工艺技术,在全过程工程服务中将绿色、低碳理念和技术措施融入工程项目服务各环节,助力客户减少能耗提升效益,倡导轻工行业节能降耗,致力于为行业和客户提供“更优质、更节约、更环保、可持续”的服务和产品。

8. 公 司在市值管理特别是并购重组方面有没有特别的举措?

回复:关于市值管理方面,公司主要从价值创造、价值挖掘和价值经营三个维度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在价值创造方面,公司通过机构改革加强管理,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效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公司竞争优势;在价值挖掘方面,公司从产业和资本两个维度梳理,挖掘公司的内部的价值,维护公司的生态圈;在价值经营方面,一是做好4R关系管理(投资者关系、分析师关系、媒体关系、监管层关系),二是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三是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各种评奖提升影响力,四是持续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

另外近几年公司也陆续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科创中心项目。投资并购方面,公司希望通过投资并购或自主孵化等方式寻求第二发展曲线,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战略转型提供支撑,目前尚没有落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