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传统产业如何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今年两会委员代表热议的话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3月6日上午,在浙江代表团小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民营企业要主动拥抱AI、变革创新,通用人工智能已经抢占先机,民营企业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要抓住机会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
“一方面,将AI在企业中充分应用,向现代企业转型;另一方面,通过模式创新放大科技创新,利用制造优势、平台能力促进AI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行业平台与解决方案,既实现自身创新升级,也为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徐冠巨说。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行动。这一年,我国的人工智能,特别是民营企业在人工智能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DeepSeek开发的生成式AI,宇树科技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就是要抓住这次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使我国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努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徐冠巨认为,AI与产业充分结合,就有了场景、更有价值。他建议各级政府推动产业发展与人工智能科技融合,引导产业方与技术方在科技、场景和生态上相互赋能,鼓励建设垂直行业大平台,共同定义应用场景与平台能力,促进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价值最大化。
陈昌盛介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部署“人工智能+”行动。在产业赋能方面,要让人工智能尽可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中应用起来,积极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终端应用方面,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场景培育方面,今年将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经济、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多场景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会副主委邵驰表示,智能化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能源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统产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产业想要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通过改造升级实现质的飞跃。
邵驰建议增强企业主体作用,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应主动拥抱技术变革,调整发展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建议,加力政策精准滴灌,推动人工智能从“通用”到“行业专用”,在资金支持上,综合运用贴息贷款、补贴等方式,降低传统行业应用智能工具的门槛,重点扶持民生服务行业,将智能化转型纳入国债支持;行业平台建设方面,借助政策和财税手段,鼓励数字平台赋能中小微主体,助力传统服务行业头部平台上市,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