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5

1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当肾病遇上贫血,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患有慢性肾脏病,可能会遇到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肾性贫血。


“本来肾就不好了,贫血岂不是是雪上加霜?”


请不要担心,肾性贫血是可以管理和治疗的!通过科学的药物干预、合理的饮食调整以及定期监测,许多患者的贫血状况都能得到显著改善。接下来,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肾性贫血的原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重拾健康与活力!




什么是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顾名思义,是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一种贫血状态,主要原因包括慢性肾脏病(CKD)导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不足和铁代谢紊乱,此外慢性炎症状态营养不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红细胞寿命缩短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肾性贫血。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风险。


肾性贫血初期可能表现为皮肤苍白、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会被患者忽视。随着病情进展,贫血加重,患者将出现疲倦、乏力、活动后气急,以及胃肠道不适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严重贫血甚至可能引发心电图异常、心动过速及心衰,危及生命。因此,及时防治、科学管理肾性贫血至关重要。





如何防治肾性贫血

【疾病筛查】


  • 建议CKD G3及以上患者常规行贫血筛查;
  • CK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疲劳、乏力、心悸症状,或血红蛋白(Hb)<110g/L时,警惕肾性贫血,并及时于肾内科就诊以确诊或除外;
  • CKD患者诊治贫血时,需配合医生接受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肾性贫血,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原因贫血。
  • 必要时遵医嘱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维生素B12、叶酸等。




【疗效监测】


  • 肾性贫血治疗的血红蛋白(Hb)靶目标值为≥110g/L,但不超过130g/L,需结合年龄、透析方式、生理需求、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遵医嘱个体化调整;

  • 肾性贫血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红蛋白(Hb),并于检测后1周内就诊以及时调整治疗;

  • 肾性贫血患者按需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

  • 必要时遵医嘱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维生素B12、叶酸等。





患者可应用肾性贫血患者自我管理记录表来进行记录、自我管理,协助就诊及随访。


表1 肾性贫血患者自我管理记录表

图片

注:可记录1年中肾性贫血自我管理情况,其中一般情况部分(蓝色区域):日期、饮食(好、中、差)、有无出血(如黑便等)、是否漏用药物由患者填写;医嘱部分(绿色区域):升血针剂、口服升血、铁剂由医生填写(随访时记录医嘱变更);化验部分(黄色区域及上方血红蛋白表格):前期由医生填写,通过逐步教育患者判读肾性贫血相关指标变化,后续由患者填写;血红蛋白表格作趋势图。⚠提示如血红蛋白<60g/L,需立即就诊,必要时输血治疗。




肾性贫血患者合理用药


【常用药物】


目前,肾性贫血治疗的方法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ESA)、铁剂和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

  • ESA可刺激骨髓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红细胞生成。常用药物: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如依泊汀α、依泊汀β;长效ESA:如达依泊汀α。
  • 铁剂可补充铁元素,改善铁缺乏状态,支持红细胞生成。常用药物: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静脉铁剂:如蔗糖铁、羧基麦芽糖铁。
  • HIF-PHI通过稳定低氧诱导因子(HIF),促进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及铁代谢。常用药物:罗沙司他(Roxadustat)。




【合理用药】

  • 肾性贫血患者应根据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
  • 当未按时用药时,根据药物特性遵医嘱决定是否需要补充漏用药物;
  • 当出现全身活动性感染时,暂停静脉铁剂,就诊后遵医嘱调整。




肾性贫血患者自我管理


【生活方式指导】


  • 肾性贫血患者日常饮食应均衡营养,避免易导致贫血的生活习惯,同时兼顾其他CKD并发症对饮食的特殊要求;

  •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与心肺功能相匹配的运动康复;

  • 如存在焦虑、抑郁倾向,应在改善肾性贫血的同时到心理科门诊就诊或求助于心理咨询。



【监测并避免疾病加重】


  • 指导肾性贫血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延缓肾脏病进展,进而延缓肾性贫血进展。
  • 指导肾性贫血患者监测并避免加重肾性贫血的因素,如感染、出血、透析不充分、反复透析器凝血等,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诊。
  • 指导肾性贫血患者监测并避免其他可能造成贫血的病因,如合并需积极治疗。



【自我管理评估】


  • 建议肾性贫血患者每个月对自我管理进行评估并改进,包括但不限于用药依从性、Hb达标率等。

  •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每3个月进行自我管理评估,评估项目包括:

    ①随访及化验频率是否按需;

    ②患者知识储备情况;

    ③《肾性贫血患者自我管理记录表》记录情况;

    ④血红蛋白(Hb)、铁代谢指标等达标率;

    ⑤用药依从性

  • 增加医患沟通,提高肾性贫血患者自我管理主观能动性。


结语


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良好的管理,肾性贫血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关键在于遵医嘱,早发现、早干预,接受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对病情有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祝您早日康复,拥抱健康生活!




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文献:

[1]指导肾性贫血患者自我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工作组. 指导肾性贫血患者自我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国血液净化, 2025, 24(01): 1-12.

[2]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指南工作组.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中华医学杂志, 2021,101(20) : 1463-1502.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