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开发区支行为八旬老人架起“金融便民桥”

通讯员 袁翌洲 张思璇

掌上咸宁报道

“叮铃铃——”农行开发区支行大堂经理袁经理接起电话,手突然顿住。电话那头传来带着浓重乡音的焦急声音:“你好,我这腿实在走不了路,可是社保卡需要激活……”

图片

80岁的周奶奶蜷坐在轮椅里,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影斑驳。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去世后,她独自守在自来水厂老宿舍区顶层的家中。当社区通知必须激活新社保卡时,老人望着陡峭的楼梯,心中犯了难。

“周奶奶别急,我们这就上门!”客户经理袁翌洲放下电话就开始清点移动设备:打印机、指纹仪、平板电脑……他把每样设备都仔细套上防震套。搭档小贺从便民箱里翻出老花镜和放大镜,“周奶奶住六楼没电梯,咱们得轻装上阵。”

“咱们先拍个认证照。”到达周奶奶家后,袁经理半跪着调整角度,突然笑出声:“您看这光晕多衬您的气色!”老人对着平板电脑里泛着柔光的影像露出了笑容。

指纹录入时遇到了难题。周奶奶常年做缝纫活,手指布满老茧。小贺掏出随身带的护手霜:“您先歇会,我给您讲个防诈骗故事。”经过多次尝试,第十次终于成功录入指纹,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最暖心的画面出现在教学环节。老人举着新办的社保卡,像捧着宝贝一样问:“这卡真能在手机上挂号?”小贺用方言耐心地演示着:“您看,点这里就像掀门帘一样简单……”

临别时,周奶奶硬塞给农行工作人员两瓶汽水,非要看着他们插上吸管才放心。楼道里回响着老人细细地叮嘱:“下周还来教我看对账单啊……”

这样的温情故事在农行开发区支行并非个例。该行一直致力于为特殊群体提供贴心服务,建立了“金穗关爱档案”,移动服务包里常备助听器电池、大字版操作指南等物品。正如支行行长在晨会上所说:“金融服务既要拥抱科技的速度,更要守住人心的温度。”

农行开发区支行的这一举措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也展现了金融机构在追求业务发展的同时,不忘承担社会责任、传递温暖的正能量。

责编:刘玉关

审核:王苒宇 张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