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特朗普国会演讲现场抱怨总统,称演讲效果不错,但不知道约翰逊能撑多久。
2.事实上,万斯在特朗普当选前就曾表示不喜欢特朗普,现在白宫和万斯方面均未回应此事。
3.除此之外,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对特朗普产生不满,认为自己在外交领域被边缘化。
4.特朗普团队内部频繁出现分歧的原因包括强人领导与团队离心、对团队成员的忠诚要求削弱政府结构,以及政策摇摆不定。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特朗普确定当选后,其就把“忠诚”二字,确定为了自己选人的标准。最开始,特朗普团队成员也是各个“忠心耿耿”,在各种议题上都坚定地站在特朗普一边。
然而,时间还不到两个月,这一状况似乎就出现了微妙的转变。
日前,特朗普作为新任总统,要在国会发表他的第一次演讲。结果其副手,也就是美国的副总统万斯,就趁着特朗普没到场,现场“蛐蛐”起了特朗普。
(会议现场万斯和众议院议长约翰逊)
当时万斯和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站在一起,两人都忘记麦克风没有关掉,万斯先跟约翰逊说:“这场演讲效果应该会不错,但老实说,我不知道你怎么能撑90分钟的”;随后约翰逊吐槽:“这还算不错,最难熬的是拜登那次,那根本就是愚蠢的竞选演讲。”
说完这句后,约翰逊似乎意识到麦克风还在收音,随即提醒万斯。最后只听得万斯说了一句“老兄,我坦白说……”,就没有后音了。
万斯这段抱怨特朗普的话,现在可以说是在网上疯传,不少人觉得这并不能算“意外”,甚至怀疑万斯是故意为之。
事实上,万斯“批评”特朗普,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他还没当选总统前,就被扒出多次说过“自己不喜欢特朗普”、“绝对不会给特朗普投票”等言论。
当下,白宫和万斯一边,都没对这件事情做出回应。
有意思的是,除了万斯之外,现在特朗普手下的另一位重要官员,也似乎对特朗普产生了一些意见。
近日就有消息称,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对自己在白宫的处境不满,觉得自己在外交领域被边缘化了。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上台后,任命了足足九个“特使”,专程解决重要的外交问题,并且这些特使在白宫都有办公室,甚至比鲁比奥都容易接触到特朗普。而鲁比奥这边,对于白宫的一些外交政策,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
此外,鲁比奥对特朗普的不满,还有两点。
一是特朗普对俄态度。在加入特朗普团队之前,鲁比奥就是典型的对俄强硬派,然而特朗普如今的政策,却完全颠覆了美国此前的立场,这也让鲁比奥感到手足无措。
二则是特朗普总把棘手的问题甩给自己。在日前的国会演讲中,特朗普提到“收回”巴拿马一事时,就当场甩锅推责,称这件事情让鲁比奥负责,未来出了问题,你们也知道该怪谁了。当时鲁比奥正笑嘻嘻听演讲呢,这番话之后,鲁比奥也笑不出来了。
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白宫幕僚长更换了4次,国安顾问更换了4次,甚至国防部长还换了3任,当时该政府也因此被称为是辞职率最高的政府。如今若照这个趋势下来,第二个任期恐怕也难以避开这个情况。
而内部之所以频繁出现分歧,也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就是“强人领导”与团队离心,让权力结构变得非常脆弱
特朗普一直都是以“直觉决策”著称的,喜欢绕过传统的官僚流程,通过社交媒体或私下谈话,直接宣布重大政策,比如说2020年他就曾单方面宣布从叙利亚撤军,完全打乱了国内外的计划和预期。这种“突袭式决策”,就会让幕僚难以预判与协调,最终导致执行混乱。当时的国防部长马蒂斯,就因为反对仓促撤军而被迫辞职。
其次,特朗普对团队成员的“忠诚”要求进一步削弱了他的政府结构。他的用人标准更多关注个人对自己的支持程度,而非实际的政策能力和经验。这种倾向,就使许多技术官僚被边缘化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所谓的“政治忠诚者”。此举严重影响了团队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导致政府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智慧。
(特朗普团队总是分歧不断)
最后,就是他政策摇摆不定,给下属执政制造了困境。
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总是为了换取短期利益突然改变立场。比如说,2018年对朝鲜的态度,就从“火与怒”急速转变为了“坠入爱河”,这就导致国务院对朝政策文件多次重写;2020年抗疫初期,卫生团队又因为特朗普所谓“病毒会消失”的乐观表态,与科学建议发生矛盾,最终陷入公信力危机。
总之,特朗普团队治理模式的核心矛盾,在于其无法与公共治理中固有的结构性需求相调和。虽然这种模式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效率非常之高,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却给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内部合作的稳定性,以及国际关系的可信度,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