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上海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在回答南华早报关于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的提问时,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吴伟说,上海将以实施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为抓手,持续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
吴伟表示,近年来,上海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台了8版行动方案。有关调查显示,企业对去年7.0版方案的满意度达96%。
“营商环境建设,带动了各项改革,对稳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产生了巨大作用。”吴伟列举了一些数据:去年全市GDP增长5%,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至去年底,全市企业数量289.87万户,相当于每一千人就有企业117户,全国排名第一。外资企业纷纷落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1016家、591家;外资金融机构555家,占比超过30%。企业成本明显降低,去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160亿元。要素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去年全市公共资源“一网交易”规模1.18万亿元,金融市场交易总额3650万亿元,规模十分可观。
“经过多年努力,营商环境建设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对于这项工作,我们有着强大的动力,主要有三方面。”吴伟说,一是主动担当作为,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率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中央交给上海的重要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有责任、有使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全国大局。
二是对标国际一流,增强上海城市竞争力。当前,全球各个经济体对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其实就是制度规则、城市能级的比拼。在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中,上海是我国唯一的专家调查样本城市,权重占比超过73%。这就要求我们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经营主体感受度。从本质上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关系的系统集成。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生产关系变革,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吴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8.0版行动方案为抓手,聚焦以下五方面,持续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一是深化世行对标改革。对照世行新的评估体系,聚焦10个指标领域(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公用基础设施服务、劳动就业、获取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解决商业纠纷、促进市场竞争、办理破产等),针对性实施一批改革事项。
二是提升为企服务水平。围绕政务服务、政策服务、要素保障服务、涉外服务等方面提出改革举措。比如,用好线上线下渠道,提升惠企政策服务的便捷性、清晰性和可及性;全力优化人才服务;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融资增信等服务。
三是优化涉企监管检查。按照“无事不扰”的要求,推动监管执法更加科学、精准、高效。比如,完善“信用+风险”监管体系,明确检查事项、检查标准和检查方式;全面推行“检查码”,提升监管检查的效能;在职业举报、网络舆论环境、涉企案件办理、异地执法协同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是夯实营商基层基础。主要措施包括:支持打造“一区一品”特色营商环境品牌;推行“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市区各部门更好支持基层;优化派单机制,防止街镇行政力量低效运转;支持街镇打造更有“烟火气”的活力街区等。
五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开展企业感受度评价,更好发挥营商体验官、“媒体观察员”队伍的作用,让企业和社会来评价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帮助政府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今年,我们还将通过督导、考核、宣传、修法等,将信用风险监管、知识产权保护、预付卡监管等事项纳入重点工作进行攻坚突破,努力形成更多的上海经验,支持企业蓬勃发展壮大,以一域增长为全局添彩。”吴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