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如何帮助他们更高质量地工作和生活,成为科技大厂们近年来的公益主题之一。
3月3日,作为阿里的年度公益大奖,2025阿里巴巴公益榜揭晓,共有13个项目获奖,其中就包括利用AI识别能力为视障客服研发的读屏软件,也包括为听障店主发明的“看得见”的外卖提醒设备。
在科技助残成为阿里巴巴公益的重要主题背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在去年12月发布2024年助残报告《阿里巴巴助残心愿和行动》时对外表示:“助残扶弱是阿里巴巴重要的公益方向,在阿里每年超过25%的公益项目与助残有关,越来越多的阿里人因助残志愿服务而获得成长,愿意用好科技力量为残障人士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持续科技助残
我国有超过1700万盲人,如果不想从事按摩职业,他们还能做什么工作?刚在阿里巴巴公益榜中获奖的“特云无障”就提供了一个不同答案。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阿里的云客服团队成立于2010年,自2014年起开始招募残障群体,“特云小二”的队伍也从那时候逐渐壮大。阿里巴巴云客服运营总经理王晓玲表示,“当时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我们这样一个灵活就业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的工作机会,通过线上的学习培训,就可以在家里上班挣钱,不用出门”。
新的工作可能背后,离不开阿里技术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和特云一起探索出的适配方案。
以帮助特云视障同事进行“可视化”工作的微光系统为例,它自2020年8月提出创意后,一直在持续更新中:2021年进行第一次发布,2022年全面升级了近50种快捷操作能力,2023年则为页面所有的基础类组件提供了原子化无障碍能力,目前还在持续升级迭代。
3月4日,阿里相关研发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微光系统是在“符合W3C web内容无障碍指南2.0(WCAG 2.0)”的指导下进行架构升级和定制化开发的,其底层技术和标准与视障人士操作手机使用到的技术一样,研发它的初衷是为了给视障小二一个平等的机会做客服工作,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收入比较高、便利度也比较高的工作。“这个系统会一直持续更新下去,我们这周还要上线AI识图功能,让视障小二可以正常阅读用户发过来的图片和视频信息。”
不过,特云团队并不只有视障小二。特云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截至3月1日,特云在岗人数1984人,其中肢体残疾的小二占比大概超过66%,视力残疾小二和听力残疾小二的占比则都在10%左右。
而除了微光计划,上述阿里研发人员也告诉记者,其所在技术团队在阿里2024年内部的技术创新比赛中已提出了“曙光计划”,主要为残障小二提供一系列客服领域的提效工具,包括语音操作、关怀模式、头动鼠标等等,此外基于阿里的通义千问,其团队还上线了AI扩写和AI润色能力,以给打字慢、打字有障碍的特云小二提效。
十年公益带来的改变
科技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跨过数字鸿沟、勇敢走出家门自食其力,也让残健融合逐渐成为现实。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去年12月3日发布的2024年助残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通过云客服、饿了么无声骑士、“万人残疾人商家创就业助力计划”“橙点同学”等项目,一万多名残障朋友获得收入。其中,有5000多名听障骑手活跃在饿了么平台上,大润发、菜鸟、盒马等业务板块也为上千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3月4日,特云相关人士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特云员工跟普通员工的考核一致,“我们是灵活用工,所以是自由选班、系统派班的,每个人的工作量和薪资都不太一样,但是我们特云小二的留存要高于普通小二,留存时长大致要高70%左右。”
另一方面,以科技助残为代表的公益事业也在改变着阿里。
阿里的公益之路已经走了十年。2015年,阿里巴巴号召员工每年每人完成3小时公益志愿时,并在次年开展“阿里巴巴公益榜”评选。从这份榜单里,相继走出了蚂蚁森林、团圆系统、乡村特派员、高德无障碍导航、医疗AI多癌早筛公益项目等一系列公众熟悉的公益项目。
在阿里巴巴CEO吴泳铭看来,十年员工公益之路的另一个典型转变是公益与公司产品、服务的深度结合:“做完公益的同学们,又把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温度带进业务,今天,所有阿里的业务场景中都有公益的设计。”
阿里上述2024年助残报告显示,阿里巴巴旗下已有13款APP无障碍升级改造,10款APP或产品获无障碍国家一级认证,涵盖吃穿住行娱。
其中,为了让中国超2400万肢残群体顺利走出家门,高德开发了无障碍地图,导航优先提供平路与无障碍直梯,上线两年来已累计为用户提供超过1.5亿次无障碍路线规划。据记者了解,截至2024年12月,高德的无障碍地图已覆盖全国60个城市。此外,淘票票平台还联合阿里巴巴公益推出“轮椅友好厅”标注功能,助力残障人士实现影院无障碍观影,已标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60多个“轮椅友好厅”。优酷无障碍剧场则依托优酷平台,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影视作品,目前无障碍影视作品总量超5000部(集)。
需要提及的是,3月3日,阿里巴巴公益一号志愿者马云在发给阿里巴巴公益榜的寄语中还写道:“不是公益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公益;不是我们给公益带来了什么,而是公益改变了我们。下一个十年,让我们继续人人三小时。”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