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概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预计2025年成为关键之年。
2.中国银河证券指出,6G核心技术目标是实现“全域智能互联”,支撑未来社会对通信技术的极致需求。
3.目前,6G正处于标准研究阶段,预计2025年6月启动技术标准研究,2029年3月份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
4.多地提出加速6G产业发展,如北京计划在2027年率先产出一系列创新成果,推动6G关键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体系。
5.A股多家上市公司探索布局6G领域,如信科移动、中兴通讯等已开展6G技术试验和研发工作。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6G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场目光也移向了通信行业新技术。
来源:同花顺
中兴通讯研发投入主要投向网络、算力及算网融合三个领域,并集中在自主可控、增强竞争力、未来技术预研(如6G等)三个方面。
盛路通信按照“天基组网、地网跨代、天地互联”的思路,以地面网络为基础、空间网络为延伸,积极布局6G技术的研发工作。
创远信科承担上海无线通信测试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持续建设任务,全面开展5G/6G和毫米波通信测试技术的研究,参与国家5G/6G毫米波测试规范及标准制定。
信维通信目前已加入国际无线产业联盟(IWPC),重点开拓5G及6G通信技术,深度开展6G相关技术研究。
一是技术瓶颈:太赫兹频段器件(如射频芯片、天线)需突破材料和工艺限制;AI与通信协议的深度耦合需解决算力能耗矛盾;卫星与地面网络融合涉及复杂跨域管理。
二是成本与生态:基站密度可能比5G高10倍,基础设施投资巨大;终端设备需支持多频段、新天线设计,初期成本高昂。
三是全球协同:频谱分配、技术标准需国际共识,避免碎片化(如5G的Sub-6GHz与毫米波之争);地缘政治可能影响技术合作与供应链安全。
赵保国进一步称,本质上,6G的商用化进程是成本效益问题。目前来看,美欧运营商已经在5G的投资上保持谨慎。对于6G更大规模投资、更强科技引领、更深产业协同的发展要求,可能超出运营商自身的能力范畴。目前国内在6G专利领域占比已超40%,华为、中兴等处于研发领先位置,结合国内的通信市场规模基础,倾向于认为6G的引领在中国,但整体的产业发展高度要看全球的协同。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封面、导语图来源包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