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来袭!6G概念持续火热,2025年成关键之年

AI划重点 · 全文约1613字,阅读需5分钟

1.6G概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预计2025年成为关键之年。

2.中国银河证券指出,6G核心技术目标是实现“全域智能互联”,支撑未来社会对通信技术的极致需求。

3.目前,6G正处于标准研究阶段,预计2025年6月启动技术标准研究,2029年3月份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

4.多地提出加速6G产业发展,如北京计划在2027年率先产出一系列创新成果,推动6G关键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体系。

5.A股多家上市公司探索布局6G领域,如信科移动、中兴通讯等已开展6G技术试验和研发工作。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6G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场目光也移向了通信行业新技术。


6日早间,6G概念持续活跃。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午间收盘,该指数大涨2.54%。个股方面,三维通信2连板,国脉科技直线拉至涨停,彩讯股份本川智能涨逾9%,思特奇、信科移动、金信诺中兴通讯等纷纷冲高。

图片

来源:同花顺


关键之年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是6G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银河证券最新研报指出,首次提到6G作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代表我国已经确立6G产业发展将会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保国对“V观财报”(微信号ID:VG-View)介绍,6G是继5G之后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全球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但其技术框架已逐渐清晰。6G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全域智能互联”,即通过更高频段、更大带宽、更低时延和更广覆盖,支撑未来社会对通信技术的极致需求。

目前,6G正处于标准研究阶段。此前在2024年11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6G推进组组长王志勤介绍,6G的技术标准研究会在2025年6月启动2025-2027年完成技术研究阶段,2029年3月份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认为,2025年是6G标准化正式启动的关键一年。6G将成为智能互联时代的核心基石,其发展不仅涉及更先进的无线连接技术,还将深度融合AI、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前沿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并催生全新的应用场景。

但需要注意的是,赵保国指出,从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场景的预测是基于当下的发展经验,往往是容易错误的。真正的应用爆发,来自于终端侧的自主创新,而这方面通常不具备可预测性。

地方层面来看,今年以来,多地提出加速6G产业发展

北京市发改委表示,将超前布局6G产业,其中,昌平区发布6G创新产业集聚区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率先产出一系列创新成果,推动6G关键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体系。上海也提出,围绕6G等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

多公司布局


“V观财报”发现,A股多家上市公司也在探索布局6G领域,不少已有6G“标签”。

例如,信科移动披露,公司积极参与IMT-2030(6G)推进组组织的6G技术试验工作,完成多项无线关键技术的测试验证,以及6G网络关键技术的原型样机测试验证。


中兴通讯研发投入主要投向网络、算力及算网融合三个领域,并集中在自主可控、增强竞争力、未来技术预研(如6G等)三个方面。


盛路通信按照“天基组网、地网跨代、天地互联”的思路,以地面网络为基础、空间网络为延伸,积极布局6G技术的研发工作。


创远信科承担上海无线通信测试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持续建设任务,全面开展5G/6G和毫米波通信测试技术的研究,参与国家5G/6G毫米波测试规范及标准制定。


信维通信目前已加入国际无线产业联盟(IWPC),重点开拓5G及6G通信技术,深度开展6G相关技术研究。


对于6G的商业化,苹果公司认为,2029年中期可以实现6G商业化。三星认为,2028年6G有望完成标准制定和小规模商业化运用,2030年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用。华为、诺基亚等也表示,2030年有望迎来6G商业化。

赵保国提醒,6G商用可能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瓶颈:太赫兹频段器件(如射频芯片、天线)需突破材料和工艺限制;AI与通信协议的深度耦合需解决算力能耗矛盾;卫星与地面网络融合涉及复杂跨域管理。


二是成本与生态:基站密度可能比5G高10倍,基础设施投资巨大;终端设备需支持多频段、新天线设计,初期成本高昂。


三是全球协同:频谱分配、技术标准需国际共识,避免碎片化(如5G的Sub-6GHz与毫米波之争);地缘政治可能影响技术合作与供应链安全。


赵保国进一步称,本质上,6G的商用化进程是成本效益问题。目前来看,美欧运营商已经在5G的投资上保持谨慎。对于6G更大规模投资、更强科技引领、更深产业协同的发展要求,可能超出运营商自身的能力范畴。目前国内在6G专利领域占比已超40%,华为、中兴等处于研发领先位置,结合国内的通信市场规模基础,倾向于认为6G的引领在中国,但整体的产业发展高度要看全球的协同。


(文中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封面、导语图来源包图网

编辑 | 张澍楠
审校 | 张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