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3

1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雾化吸入治疗最容易被忽视的 4 个问题,护士必知!

导 

氨溴索注射液究竟能不能雾化吸入给药?

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直接输送到肺部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问题容易被忽视,作为护士,必须清楚了解这些问题,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问题一:

雾化吸入器目前优选口含式,还是面罩式?

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器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口含式雾化吸入器和面罩式雾化吸入器各有优缺点。


口含式雾化吸入器能使药物更直接地进入下呼吸道,减少药物在口腔和上呼吸道的沉积,从而提高肺部的药物吸收率。它适用于能够配合治疗、自主呼吸良好的患者,尤其是成人和较大的儿童。然而,使用口含式雾化吸入器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配合能力,如果患者不能正确含住吸嘴或呼吸方式不正确,会影响药物的吸入效果。


面罩式雾化吸入器则适用于无法配合使用口含式吸入器的患者,如婴幼儿、老年人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它可以通过面罩将药物输送到呼吸道,使用相对方便。但面罩式雾化吸入器可能会使药物在面部和眼睛周围沉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时也可能导致部分药物浪费。


在选择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配合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能够配合的患者,优先选择口含式雾化吸入器;对于无法配合的患者,则选择面罩式雾化吸入器,并在使用后及时清洁患者的面部和眼睛,以减少药物残留。


问题二:

雾化药物剂量多少合适,

需不需要加生理盐水?

确定合适的雾化药物剂量是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儿童的药物剂量相对较低,而成人的剂量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护士在配置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准确抽取药物,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关于是否需要加生理盐水,这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雾化器的类型。有些药物本身的溶液量足够进行雾化,此时不需要额外添加生理盐水;而有些药物的溶液量较少,为了保证雾化效果,可能需要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一般添加生理盐水的量以能使药物充分雾化为宜,通常为 2 - 4ml。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添加生理盐水可能会稀释药物浓度,影响治疗效果。


问题三:

哪些药物能够联合雾化吸入?哪些却不能?

合理的药物联合雾化吸入可以增强治疗效果,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能联合使用。能够联合雾化吸入的药物通常具有协同作用,且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例如,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和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常常联合使用,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两种药物可以分别作用于呼吸道的不同靶点,起到舒张支气管、减轻炎症的作用。


然而,有些药物不能联合雾化吸入。例如,某些药物混合后可能会发生沉淀、变色或产生有害物质,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一些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等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护士在进行药物联合雾化吸入时,必须严格遵循药物的配伍禁忌原则,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问题四:

氨溴索注射液究竟能不能雾化吸入给药?

氨溴索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祛痰药物,在临床上是否可以用于雾化吸入给药存在一定的争议。


从理论上讲,氨溴索具有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雾化吸入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祛痰效果。然而,目前我国药品说明书中并未明确推荐氨溴索注射液用于雾化吸入。此外,氨溴索注射液的辅料成分可能不适合雾化吸入,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气道痉挛、过敏等。


在临床实践中,有些医疗机构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地使用氨溴索注射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但护士在使用前必须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报告医生。


总之,护士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必须对以上四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来 源 / 华医网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