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1

评论

4

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俄罗斯“以中国为师”,寻求美俄破解之道,照搬中国真能走出困局?

俄美关系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进入了长期对抗阶段,双方不仅在军事、经济领域对立,还几乎切断了所有实质性的外交合作。然而,近期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表态引发广泛关注——他提出“中美关系可以成为俄美关系的借鉴”,主张“两国在分歧之外,寻找合作空间”。这一表态让人不禁思考:俄罗斯“以中国为师”,真的能够在与美国的复杂对峙中找到破解之道吗?

图片

图片

俄美关系目前的复杂局面,使得这一提议无论在俄罗斯国内还是在国际观察者中都引发了诸多争议。这种争议背后既有俄美关系的历史困局,也有现实博弈中的困难,更涉及俄罗斯自身实力在国际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俄美关系的微妙现状

近年来,俄美关系的紧张程度达到了冷战后最高峰,尤其在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联合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性的经济、科技和金融制裁。贸易数据也说明了双方关系的低迷——俄美年度双边贸易额微乎其微,远无法与中美间超7000亿美元的贸易规模相比,更不能为两国关系提供任何显著缓冲。

尽管如此,俄美近期又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接触。例如,在沙特和土耳其的调停下,俄美代表进行了一系列闭门会谈,并在沙特会议上达成四项共识,内容涉及恢复外交使团功能和探讨终结俄乌冲突的合作机制等。然而,在后续的土耳其谈判中,双方在技术细节上的分歧显现,再次证明了俄美关系的复杂性及缺乏信任的长期性。

拉夫罗夫关于“学习中美关系模式”的提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图片

为何“以中国为师”?

拉夫罗夫的提议显然是在观察中美关系的基础上作出的判断。中美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虽然存在巨大分歧,但始终维持了“斗而不破”的格局。两国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同时,保持着高度的经济依赖与合作。尽管爆发了贸易战和科技管控争端,但两国关系从未滑入全面对抗的深渊。

对俄罗斯来说,中美这样的博弈逻辑显然提供了一种可供学习的模式。既保持政治分歧的存在,又能够在能源、矿产和外交等领域找到突破口,从而维持某种合作框架。这种关系模式对于深陷经济制裁泥潭的俄罗斯尤其具有吸引力,因为在中美“斗而不破”的背后,深厚的经济互赖关系被认为是关键。

图片

中美模式是否适用于俄美关系?

现实却表明,中美关系的“斗而不破”模式,或许并不适用于俄美关系。

第一,实力差距与经济依赖的缺失。

中美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因政治需要而存在,更以深刻的经济互赖为基础。美国与中国互为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之一,因此“全面脱钩”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然而,俄罗斯与美国之间未能形成类似的经济联系,尤其是俄罗斯主要经济支柱——能源出口,早已被美国的多渠道供应避开。即便俄罗斯试图推动与美国的合作,缺乏共同“经济利益”的现实,让俄美合作面临天然的制约。

图片

第二,未解的核心冲突。

中美关系虽竞争激烈,但其分歧更多体现在技术霸权和产业链主导权上。而在俄美关系中,乌克兰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核心难题。只要冲突未解决,俄美关系不仅难以改善,甚至可能随局势起伏进一步对立。以沙特谈判期间的共识为例,即便双方曾达成一些框架性意见,但在后续的土耳其技术谈判中,双方始终未能化解根本矛盾。

第三,外部不确定性较大。

美国内部政治的不确定性,也让俄罗斯难以对俄美合作抱有乐观期待。例如,尽管特朗普曾展现出对俄关系的兴趣,但共和党内部的鹰派势力始终强硬反俄,这为美俄关系改善增加了重重阻力。此外,从长远来看,俄罗斯不具备像中国那样稳定的全球产业链地位,其在国际格局中的话语权更多来自硬实力支撑,这让其与美国之间的利益共存点更为稀缺。

图片

俄罗斯的三重压力与中俄关系的关键

尽管现实充满变数,俄罗斯仍在试图为改善外部关系寻找出路。而与中国的合作,则成为了俄罗斯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支点。

首先,面对来自保守民族主义者的内部压力,普京政府需要用“稳定外交”来缓解民族主义者对“妥协美方”的不满。例如,普京提议与美国在稀土资源开发上的合作,就曾因国内争议而迅速降温。

其次,在对外关系上,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日益紧密。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01亿美元,再次刷新纪录。中国不仅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也是其在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重要支持者。通过深化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俄罗斯得以在全球博弈中争取更大的谈判空间。

图片

最后,从国际格局的角度来看,中俄的共同利益在某些领域可能与俄美关系的调整形成互动。例如在地缘政治上,中俄通过展现协作,有时可以间接对美方施加影响。

图片

结语

拉夫罗夫对中美关系的“借鉴”表态,折射出俄罗斯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现实选择与无奈。未来俄美关系仍将长期处于对抗状态,夹杂偶尔的短暂缓和。通过模仿中美关系模式来实现“斗而不破”,或许只是俄方的一种外交策略手段,距离实际操作还需要跨越诸多障碍。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无论俄美是否真的能够“斗而不破”,俄罗斯的关键突破点依然在于自身的综合实力。仅凭模仿中国模式,难以彻底解决俄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也难以真正改变俄罗斯在国际体系中的不利位置。中美模式提供了借鉴意义,但要打破僵局,俄罗斯需要更深远的自身改革与布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