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里,哪些房地产“新词”值得关注?

顶端新闻记者 李斯琦

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5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同时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还提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全新表述,这些“新词”意味着什么?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哪些影响?顶端新闻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图片

【政府工作报告定调今年楼市方向】

2025年,房地产市场将如何发展?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方向。

报告指出:

(一)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二)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

(四)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

(五)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

(六)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

(七)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八)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其中,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推动建设“好房子”等提法,都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多名房地产领域专家表示,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房地产的内容较往年有所增多,说明了国家对于房地产经济支柱地位的肯定,后续各地应仔细研判报告内容,尤其是把握好城市政府自主权,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见效。

【“新词”蕴含新方向,房地产发展迎来“关键年”】

中指研究院表示,报告中提到的“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预示着核心城市有望继续调减限制性政策,如北上放开郊区限购,北上深取消大面积段限购,让更多刚需和改善人群入市。

另外,加大购房补贴力度、优化公积金政策、降低房贷利率和交易费用等方式亦是鼓励需求释放的重要举措,更多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或聚焦在这些方向。

在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看来,此次明确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内容,本质上就是要做好“四好”工作,即“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换句话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各城市要做好城市规划的整体前瞻性工作,从微观角度看,就是要做好房子的品质、户型等设计工作,提升住房品质。

严跃进补充道,“好房子”的表述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即住建部此前提到的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建设标准,说明了今后的房地产市场要出现结构型变化,即商品住房市场要提供更多品质高、设计好、智能化的优质产品。

严跃进认为,此前提到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此次报告也表述为“搭建制度、构建新模式”。可以预见,今年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搭建新发展模式基础性制度,尤其是“好房子”的基础制度、预售资金的基础制度、银行贷款的基础制度等方面都会有持续的工作开展,后续还可能会出台相关的政策性细节文件。

【2025年将加快存量房收储力度】

保障性住房,是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中的重要一环。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顶端新闻记者,2025年,专项债、再贷款、专项借款在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房、收储土地等方面的使用规模会提高,同时严格界定资金在项目上的平衡,将转向更大范围的统筹平衡,比如全市统一平衡,中长期再平衡,或者调入其他资金来确保平衡。

“另外,收回来的房源将用作安置房、人才房、保障房等,也能以此撬动城中村改造项目,解决城中村安置历史遗留问题。”李宇嘉说。

李宇嘉表示,此次报告明确,收购主体、用途、价格可以由地方政府自主,意味着2025年将加快存量房收储力度,这对于去库存、稳定房屋价格,进而稳定市场预期,实现止跌回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各地土地及房屋库存较大,去化周期长,这是制约房地产价格稳定、止跌回稳的关键因素之一。消化了存量,缓解了供求关系,企业手上的土地盘活了,才能谋求发展。”


来源:顶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