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日从汕头大学获悉,该校泰语专业2022级本科生已于近日结束在泰国诗纳卡琳威诺大学的留学之旅,带着鲜活的文化体验回到了汕头。这场跨越山海的“沉浸式”研学,不仅让青年学子在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中实现突破,更以青年视角为中泰教育合作写下生动注脚,进一步巩固了中泰之间的文化桥梁。
跨文化课堂中的成长:从“生存挑战”到文化共鸣
在泰国诗纳卡琳威诺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汕大学子们经历了从语言生涩到自如交流的转变。
“第一次乘坐嘟嘟车穿梭在曼谷街头,发现许多行业的老板都是潮汕人,还结识了在泰国生活的中国人和学习中文的泰国人。”高伟填同学回忆起刚到曼谷时的场景,仍带着几分新奇,他感觉这些融入现场的生活体验,建立起了比课本上更生动鲜活的文化图景,也很好地印证了“中泰一家亲”。
语言能力的提升只是成长的一方面,周梓怡同学和许多同学一样,在泰国交到了新朋友。“泰国人的热情与友善让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归属感。泰国的同学带着我们一同探索了曼谷的繁华商圈和本地市集,分享一些有趣的泰语表达与文化体验,这些经历让我在国外的人际关系处理中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更理解了何为入乡随俗。”周梓怡说。
课堂内的学习同样充满惊喜。让刘斯敏同学印象最深的是:“小组讨论占据很大比重,我们需要随时用泰语表达观点。”她认为,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思辨能力,更让她意识到跨文化交际中“共情”的重要性。正如汕大泰语专业负责人所言:“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翻译的工匠,而是能在多元文化中架起桥梁的使者。”
侨乡沃土里的教育传承:从区域教学到国际舞台
据悉,汕头大学是粤东地区唯一开设泰语本科专业的高校,该校的泰语专业有其特殊性——扎根于潮汕侨乡的文化土壤,构建了“语言+文化+国际视野”的三维培养体系,并将“侨乡基因”融入课程设计:既培育具备深厚泰、中、英文化底蕴的复合型人才,更要求学生展现宏观视角在细微之处领悟潮汕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脉络。
与此同时,汕头大学通过小班制教学、中泰教师协同授课以及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学校还特别为泰语专业学生提供了虚拟仿真语言实验室、泰国语言文化体验室等资源,营造出沉浸式的文化交融空间,为泰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多模式、多平台、多体验”的立体育人结构。
这种“在地化”的培养模式,在本次留学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房东家族四代人都生活在泰国,但每年清明都会回潮汕祭祖。我们一起聊潮剧、讲工夫茶,语言不再是障碍,文化认同才是相通的密码。”高伟填说,他在曼谷遇到的潮汕房东,让他深刻地体会到自己不仅是文化传承者,更是民间外交的“特殊使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也是汕头与曼谷缔结友好城市25周年。在这一重要时刻,汕大泰语学子的留学经历也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时代意义。泰国潮汕籍侨领伍先生表示,在他的有生之年都会持续资助汕大泰语专业学生赴泰留学,为中泰文化交流搭建坚实的桥梁。
文、图 | 记者 赵映光 通讯员 汕大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