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王泽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今年新年伊始,全球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目前,华龙一号国内外在运、在建机组总数达到33台,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与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从老一辈核工业人在戈壁荒漠上艰苦创业,到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祖国各地批量化建设,再到核技术赋能各类重大疾病诊疗……持续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是推动我国核工业领域不断追赶世界、实现超越的关键。如何进一步推进核工业领域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表示,社会各界对核聚变技术给予了很高的关注,特别是国际上发布了点火成功,而且实现了正的能量收益之后。
核聚变点火,直到现在,都被誉为当今世界科技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而摘下这颗明珠,背后则是从基础研究到颠覆式创新的一系列“马拉松式”科研“赛跑”。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表示,核工业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既是世界科技前沿与战略制高点,也是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更是催生产业变革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的前沿阵地;加大核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对全面建设科技强国、提升我国核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辛锋说:“去年我们整体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9.8%,这个指标在央企里边还是比较高的;其中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超过了15%,体现了我们对于科技创新的高度关注。华龙一号,我们一直在围绕着安全性提升和经济性改善不断优化。我们也在做模块化的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目前整体的安装工作已经进入了高峰期。首个工业用途的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正式建成投产,每年将为连云港的石化基地输送480万吨零碳清洁蒸汽。”
漳州核电1号机组(中核集团供图)
核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应该着眼怎样的方向?辛锋表示,首先要着眼国家早期所制定的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在这方面,中核集团近年来所主导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后续机型标准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百万千瓦商用快堆完成主工艺总体设计,标志着我国在快堆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环流三号实现等离子体电流大于1.5兆安高约束模式运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辛锋说:“核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极富远见卓识,明确了第一步走‘热堆’(也可以称之为压水堆);第二步走‘快堆’;第三步走‘聚变堆’,这样的一个基本逻辑。要突出压水堆在当下能源供应体系当中的补充和支撑作用,我们的华龙一号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的行列;快堆相较于压水堆,可以有效提升自然界当中天然铀的利用率,是当下中核集团正在努力打造的核电技术发展方向;聚变我们还处于研发、科学理论探索阶段,如果聚变能够实现,人类能源的问题会最终得到解决。”
中国环流三号(中核集团供图)
在服务国计民生方面,核技术应用也是当下科技创新的聚集地。去年底,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一举打破我国关键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我国规模最大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正式启用,8条医用同位素生产线完成全部建设工作,切实增强我国同位素国产化生产能力。辛锋表示,解决好各类“卡脖子”问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要求,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工作。
辛锋说:“从以前核工业发展的情况看,我们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也面临着很多形势的变化,还是要加强我们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原创性的科技创新,以需求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全力打造先进的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现在还有个别领域,可能还存在着受制于人的情况,我们也会围绕‘卡脖子’问题强化攻关,以重点突破打开局面、牵引全局,提升我国核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同环共面CT图像引导医用直线加速器(中核集团供图)
过去一年的履职过程中,辛锋也有着自己的观察。他表示,打造先进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性、前沿性理论研究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勇闯未知领域;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促进原创技术的转化应用,提升核工业基础研究能力,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辛锋说:“今年提出的提案内容是围绕着科技创新这样一个大的方向。从过去一年对很多科研院所的调研情况看,特别是一些央企管理下的科研院所,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很迫切的需求。科研院所最重要的产品就是科技成果,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真正构建起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格局。要加强基础研究的投入,科研项目的管理方面适度放活,促进我们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成果转化方面也要给予一些优待政策。”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集团供图)
从“跟跑世界”到“并跑世界”,如今,说起核工业,中国早已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当下,数字化、智能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焦点,辛锋表示,加强核科技研发,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也是实现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辛锋说:“特别是针对AI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当中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升科技创新的效能和水平,改变我们的科研范式,改变科研人员的一些传统思维。AI这个方面无论对哪个行业都有可能是颠覆性的,我们必须给予高度关注。我们内部也发布了几个大模型,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是我相信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