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峡山区打出乡村全面振兴“组合拳”

为持续激发农业农村活力,进一步蹚出库区乡村振兴新路径,潍坊峡山区深入践行城乡融合发展理念,重点围绕“五型、五链、三调”加力赋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全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画卷。

“五型”引领,点燃乡村发展红色引擎

为破解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资源禀赋存异、产业基础有别、发展条件不同等难题,去年以来,峡山区把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固本之策,探索实施产业联建、资源联享、治理联动“三联”模式,跨村组建22个联合党组织,打造“生态秀水·宜人峡山”“潍水之泮·和美郑公”等8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辐射周边30余个村庄一体联动发展,推进实现连片振兴。

今年,峡山区将继续做好基层党建“加法”,以青联先锋型、跨村合和型、院地赋能型、结对帮扶型、戎雁领航型“五型”融合党组织建设为引领,持续塑强基层战斗堡垒。由青年企业家、党政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组建11支青联先锋型,碰撞升华思维,更好破局乡村发展瓶颈;以22个跨村合和型为引领,因村制宜开展建制调整,打破村与村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32对院地赋能型为引领,充分发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科研优势,以及“院地共建·人才兴村”发展联盟带动作用,为村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插上科技翅膀;以32对结对帮扶型、15对戎雁领航型实现抱团发展,重点让“兵支书”扛旗冲锋,让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五链”驱动,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作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峡山区在发展现代农业、有机农业方面具备坚实基础,已认证有机产品65个,有机鱼认证面积21.6万亩,为江北最大,新和盛连续三年位居“中国肉鸡影响力品牌”第二位,优渥有机汇在京东、天猫、抖音有机生鲜类销售额稳居榜首,丰年年数字种植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

产业兴则乡村兴,2025年,峡山区将立足生态优势,通过科技赋能、品牌引领、链式布局,重点打造白羽肉鸡、有机鱼、生姜、高端芦笋、中草药5条农业单品产业链,实行“链长制”,链长、链主部门、链主企业协同发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推动以新和盛为链主的白羽肉鸡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增长25%左右,同步带动立群食品等企业发展壮大;以峡山渔业公司为链主的有机鱼产业链产值突破1300万元、增长10%以上,建立峡山湖有机鱼“一鱼一码”可追溯体系,积极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艾姜山生态健康产业园、有机生姜融合创新产业园为链主的生姜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元、增长20%以上,不断扩大脱毒生姜组培种植规模,建成生姜母液精深加工中试生产线;以中慧高芯农业科技为链主的高端芦笋产业链新增200亩设施种植,加快补充加工、销售等链条,产值突破2400万元、增长2倍以上;以艾福堂健康科技、大地能源为链主的中草药产业链产值突破2100万元、增长4倍以上,让艾草、颠茄、淫羊藿等特色中草药在峡山遍地飘香。

“三调”并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为精准破解农田水网淤堵不畅、零散低效经营等问题,去年以来,峡山区深入开展农业“三调”工作,区、街道、社区、村四级联动,全民开展农田水网大会战,疏通农田水网793公里,整修田间道路584公里,新流转土地5.76万亩,占比提升18.7%、整体达到51.6%,新增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占比提升4.8%,把农业命脉牢牢抓在了手中。

2025年,峡山区将持续深化旱涝调平衡、零散调规模、作物调结构,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万亩以上,6月份之前完成区级骨干水网工程,建立健全农田水网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旱能浇、涝能排;继续鼓励引导土地成方连片发展,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左右,整体流转率达到60%左右;在完成39.9万亩粮食播种任务的基础上,创新粮经轮作模式,推广种植香椿、蓝莓等高收益经济作物,推动作物结构更加优化;深化“村党支部+合作社+强村公司+科研院所”合作发展机制,参与“耕种管收储售”全环节,实现“一地生多金”,有效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王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