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宏观】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体会

年内通胀目标设定更加务实。财政支出力度有望明显加大。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民营经济获政策加力支持。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与2024年目标持平。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较2024年有所上调。此外,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报告提出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0%左右,较去年增加0.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中国CPI累计同比增速实现0.2%,国内通胀仍显不足。报告将2025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定为2.0%左右,较去年下调1.0个百分点,政策端对物价形势的判断更加务实,且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物价合理回升”的表述相呼应。

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其中,赤字率安排较2024年增长1.0个百分点。此外,报告提出,今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及特别国债5000亿元,其中,5000亿元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考虑到年内特别国债发行规模较大,据我们测算,2025年实际赤字率或将达到5.0%以上,财政支出力度有望明显加大。

在扩大内需方面,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消费层面,报告要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 “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着眼2024年限额以上社零结构,粮油食品、家电及通讯器材是当年出口同比增速的主要支撑;而受到2023年较高基数的影响,汽车消费对当年社零同比增速的贡献较为有限。我们认为,汽车、地产下游相关消费仍将是年内促消费的重要抓手。首先,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推进,年内汽车、家电销售有望持续改善,对年内社零增速形成支撑。其次,报告再次提及股市、楼市,地产销售回暖或对下游家具、建装等消费有所带动;此外,房价趋稳有望形成“正财富”效应,从而带动居民消费意愿。

投资方面,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年内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左右,较往年规模延续上升,叠加年内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均有增量,政府投资安排相对充裕。

风险提示:海外通胀韧性超预期;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

图片

年内通胀目标设定更加务实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2025年国内经济发展目标延续稳重有进。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与2024年目标持平。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较2024年有所上调。此外,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报告提出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0%左右,较去年增加0.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中国CPI累计同比增速实现0.2%,国内通胀仍显不足。报告将2025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定为2.0%左右,较去年下调1.0个百分点,政策端对物价形势的判断更加务实,且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物价合理回升”的表述相呼应。 

财政支出力度有望明显加大

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其中,赤字率安排较2024年增长1.0个百分点。此外,报告提出,今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及特别国债5000亿元,其中,5000亿元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考虑到年内特别国债发行规模较大,据我们测算,2025年实际赤字率或将达到5.0%以上,财政支出力度有望明显加大。

在地方财政方面,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4.4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0.5万亿元,有效保证了地方财政的支出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为增加地方政府的中长期“自主财力”,报告提出“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在为地方财政带来收入增量的同时,积极引导各地方政府拉动当地消费,进而扩大内需。

货币政策方面,报告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内将“适时降准降息”。在货币政策的支持领域方面,报告指出要“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并“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图片

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

在扩大内需方面,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消费层面,报告要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 “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着眼2024年限额以上社零结构,粮油食品、家电及通讯器材是当年出口同比增速的主要支撑;而受到2023年较高基数的影响,汽车消费对当年社零同比增速的贡献较为有限。我们认为,汽车、地产下游相关消费仍将是年内促消费的重要抓手。首先,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持续推进,年内汽车、家电销售有望持续改善,对年内社零增速形成支撑。其次,报告再次提及股市、楼市,地产销售回暖或对下游家具、建装等消费有所带动;此外,房价趋稳有望形成“正财富”效应,从而带动居民消费意愿。

图片

投资方面,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年内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较往年规模延续上升,叠加年内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均有增量,政府投资安排相对充裕。

在投资方向上,除报告特别强调的“两重”外,年内有效投资有望继续向“新质生产力”倾斜,“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值得关注。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资本开支意愿持续较强,是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拉动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个百分点,2025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值得期待。

民营经济获政策加力支持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政策加力支持民营经济:2月24日,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审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3月3日,央行、全国工商联等五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24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滑3.3%,同期民营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9%,得益于去年四季度扩内需政策的不断发力,民营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修复。报告此次特别提及“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年内政策有望继续引导民营经济加速发展,民营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风险提示:海外通胀韧性超预期;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