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
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
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它的到来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春雷响,万物长”
一个草长莺飞的美好时节
正带着满满的活力与能量
向我们踏步而来
在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中
你
感觉到春天蓬勃的心跳了吗?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以五天为一候
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开始在枝头盛放
娇俏艳丽之态
恰如春之可喜可亲
二候仓庚鸣
黄鹂鸟放声啼叫
清脆悦耳,声声婉转
正是大自然最美妙的乐曲
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前后
老鹰等猛禽开始躲起来繁殖
原本蛰伏的布谷鸟开始鸣叫
古人便认为老鹰变成了布谷鸟
九九江南风送暖
融融翠野启春耕
这个时节
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
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田野间一派繁忙景象
红杏深花,菖蒲浅芽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簇簇桃粉在枝桠上点染
点点嫩绿在微风中摇曳
正是一幅多姿多彩的春日画卷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
所以过去有惊蛰日
祭祀雷神的习俗
天庭的雷神用铁锤
打出隆隆的雷声
震动人间,唤醒大地万物
地上聪明的人
正好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平地一声雷
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
人们还会手持清香、艾草
熏家中四角
以香味驱赶蛇虫鼠蚊和霉味
久而久之
渐渐演变成驱赶霉运的习惯
广东一带有在惊蛰
“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
即祭拜
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根据民间传说
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
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
犯白虎会导致百般不顺
惊蛰节气乍暖还寒
气候比较干燥
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
身体不舒服
因此在民间
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同时也寓意着
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
每家每户还要吃“懒龙”
把发面擀薄制成长片
放上和好的馅
然后卷成长条形
盘于笼屉中,蒸熟后切开
据说吃了“懒龙”
可以去除“春懒”
人也就会变得勤快起来了
春雷始鸣,春风送暖
春阳普照,春雨滋润
共同奏响了
生命复苏的激昂乐章
万物挣脱寒冬的禁锢
褪去慵懒
以蓬勃之姿拥抱崭新的开始
奔赴一场盛大的绽放
愿你我也如这春日万物
告别过去的迷茫与彷徨
向着阳光奋力生长
坚定地拥抱未来的希望与光明
砥砺奋进,永不退缩
(文字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图源包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