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2025年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举行,来自不同界别、不同领域的8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采访。
“委员通道”自2018年全国两会首次开设以来,架起了政协委员与媒体“零距离”交流的桥梁。不论“屏对屏”,还是“面对面”,“委员通道”不断向世界传递中国好声音,讲述民主开放的中国故事。
在这里,展现委员履职风采、彰显委员使命担当;在这里,触摸中国发展脉搏,感受民主开放自信;在这里,奏响奋进强音,凝聚砥砺前行的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
每一个百分点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每一个百分点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每多一个百分点,就多一份底气,多一份保障。我们也正在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地努力,让粮食安全的根基更稳更牢固,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
中国经济将在企稳回升向好基础上更上层楼
因为我们有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撑和保障。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也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努力开放、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和确定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我们赶上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好时候
作为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这几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赶上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好时候。
过去一年,国家批准上市的新药有48个、器械有65个,在研新药的数量也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位。
创新药剂的研发是向无人区探索,它的高投入、高风险常被用三个“10”形容:10亿元的投入、10年的时间、不到10%的成功率。医生最清楚临床的问题和痛点,如果能更早和科学家合作、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就能够打通从实验室到病房的“最后一米”,把10%的成功率再提高一些。
全国政协委员、多模态AI系统实验室主任
中国构建了人形机器人大工厂核心技术底座
我国机器人技术已经得到飞跃式发展,和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显著减少。近三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装载量达到全球二分之一以上,人形机器人技术迅猛发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了Q系列人形机器人,构建了人形机器人大工厂这一核心技术底座,形成了核心壁垒。
未来,如何把人工智能的通用性、泛化性,把自动化的稳定性、可靠性,把机器人的系统性和类脑智能材料等前沿技术充分融合,成为这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共同梦想与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
给“活力老人”提供更多发挥余热的机会
人口老龄化并不代表人口红利正在消失,随着全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老年人也可以继续发光发热。
眼下60至70岁的“活力老人”群体日益壮大,他们精力充沛、经验丰富,可以通过建立银发智库、志愿服务等方式给他们提供更多发挥余热的机会,挖掘老龄人口红利。
解决老百姓对养老的关注点,就是银发经济的发力点,我国的老龄需求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既有对衣食住行用的实物需求,也有对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还有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的新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周围的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生态环保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牢牢深入人心。截至去年底,我国生态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340万人,营业收入也超过了2万亿元,相比十多年前增长了近四倍,已经成为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主委
超1亿人因城市更新项目直接受益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实施了超过6.6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改造了25万个老旧小区,1亿多人因此直接受益。
在城市更新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三方面形成合力,把好四个环节。三方面形成合力是指,在制定城市更新规划时,政府要发动老百姓和经营主体积极参与,让大家来提意见、讲需求、出主意,找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和社会的真实需求,找准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定位。四个环节是指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规划要讲究系统性,多方共谋,谋定而后动;设计要突出创新,通过设计师的艺术塑造,为建筑赋能增值;建设要精心组织施工,把对老百姓的影响降到最低;要引入耐心资本,推动经营主体转变为注重居民长期需求挖掘的“更新运营商”,和所在社区百姓长期共生,共同成长。和所在社区百姓长期共生、共同成长。
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
十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三共”原则,致力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建设,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的人民,引领世界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
共建“一带一路”带动了共建国家发展,优化了投资环境,建成了众多经济特区和产业园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改善了民生,也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了落地的园区和配套的基础设施、政策、法律和服务保障,促进了中国同共建国家经贸互利合作和文明互鉴,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世界的共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吕巍 田福良(摄影)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