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改组 - 苏拉,尔朱荣,Trump

这是今天我们另一集博客的内容,在我们录这一期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今天晚上Trump在国会的演讲会这么有意思。除了在博客中的内容之外,我想多写几点。


其实很多时候,历史都是在无奈和偶然中前进的,历史的周期性有自己无奈的地方,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而偶然在于,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我小时候,正是改革思潮遍布大江南北的时候,当时的教育,电视剧,无不让我觉得,改革就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扫清历史的沉疴,让未来的长风涤荡人心是一件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


但这事情从来就不那么简单。改革总是要面对既得利益者的阻扰,有一个在人类历史上无数次发生的剧本如下


- 王朝延续了很多年之后,弊病丛生,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但正因为王朝延续了很多年,在中枢盘根错节,熟悉规则的人是既得利益者不想改革,外来的人想改革但玩不转首都的水深。那如何是好?


1,如果你是臣子,那么需要皇帝的支持,那么即便是皇帝也不一定可以支持你那么久,范仲淹王安石就是例子


2,如果你是权臣,你完全操控了皇帝,你也不一定干得过首都的官僚机构,例如董卓


3,假定你决定做个好人,不得罪这些人,那就回到之前说的王莽那个问题,如果真的存在一个,官僚和百姓都可以相安无事的方法,那你之前的官僚是比你蠢那么多想不到么?


这种改革要做好,一般要伴随一些框架外的策略,罗马共和国曾经把行政重心迁移到拉文纳,而曹操同样把献帝搬去了许昌。董卓也一把火烧了首都。


而有些时候,不换首都就换人也是一种发生过的事情,罗马的苏拉进行的武装行军,带着五个军团回到首都然后发动对政敌的清洗,而在中国历史中,尔朱荣进行的河阴之变则是另一个例子,在博客中我们简单介绍了这两个事情的一些简略,在此就不再赘述。


这种暴力改组,和很多人想得不一样,它的短期效果往往非常好。因为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所谓的物理消灭没用,只是物理消灭不够...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更关键的一点。这是一次集体的投名状。


这里我想说一个没有在博客中展开的事情,郭威的黄袍加身


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建立者刘知远死后,由于他属意的继承人意外死亡,他把皇位给了缺乏根基的刘承祐,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种做法本来就是击发了权臣夺权的信号枪。郭威黄袍加身,然后回师京城,这支军队本来就是当时后汉的主力部队之一,攻下开封之后,郭威纵容手下掠夺城中富户,商人,和官员。也没有放过皇宫。


其实今天在录这个播客的时候,我突然就觉得尔朱荣其实不是苏拉最好的类比,郭威才是。史书中经常说,郭威本意是好的,他不想要劫掠,但从事后他的处理来看。并非如此


他在劫掠后领兵出城,但在他刻意的慢速行军中,军队突然醒悟,他们其实抢劫了帝国的中枢,如果这个帝国还活着,能恢复元气,那么以他们对这群帝国中枢的天选之子犯下的罪恶,不会有任何活路。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郭威变成皇帝。


这种对原有中枢系统,刻意的打击,肆意的劫掠,是一种集体的投名状。不要去思考,郭威在纵容士兵劫掠,尔朱荣让北魏的中枢官员走向河边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这些原来行政中枢的人,是不可能在他说话的时候起立为他们鼓掌的。


那么办法也只有一个,用一群人去驱逐和打击他们,方法当然是越残酷越好,当你在说这些方法不那么道德和合理的时候,殊不知不合理和不道德就是目的本身,因为这就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投名状,他需要塑造一个不可能背叛他的集体。而如何保证这群人不和原来的官僚系统一起联合干他呢?那就只能用不道德的仇恨和血。


而对于这些缴纳了投名状的人来说,也没有退路,他们只能继续支持尔朱荣,苏拉,郭威。




但这个故事还有两个有趣的余韵


第一,这个过程是残酷的,但其实不那么难,难的是重建的过程。在历史上,马上打天下确实不容易,但下马治理天下更难。当中枢官员被消灭后,需要有新的,忠于新皇帝的人官僚阶级站出来。这点其实反而是最难的。董卓显然就没有准备好,当然他来洛阳的时候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而后面刘备带着荆州的官员们去益州,显然就参考了这一点,不是每个人都是单骑入荆州的刘表。


所以毁灭是简单的,重建是复杂的,最理想的情况,是这种暴力发生在一个官僚系统对另一个官僚系统,不然后续的治理也会是一团糟。


第二,这个世界没有你做初一,不让别人做十五的道理,郭威可以黄袍加身,那么赵匡胤也可以有样学样,你搞民粹上台,然后上台后想调和矛盾,做一个和事佬,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你的手下。所以事情一旦开始,就没有很快停下的道理,开启了这个游戏就不要想很快停下。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希望大家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