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小巨人”企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如何观察这组新数据?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成长方面实现哪些新突破?
财经评论员杨富江表示,制造业“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格局显示出我国经济转型的新动能。制造业“小巨人”企业指的是那些在制造业领域有较高占有率、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
从产业生态看,“头部集中+长尾细分”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制造业“小巨人”企业中既有占据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龙头企业,也有深耕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这种梯度化发展模式既保证了产业稳定性,又激发了创新活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先进制造业的亮眼表现,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与“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形成有效呼应。
从细分数据看,制造业“小巨人”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数字经济产业、高技术产业“小巨人”企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9.4%和9.6%,显著高于传统制造业。这种差异背后既有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机遇,也反映出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制造业“小巨人”企业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更需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是未来10年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跃升的一个关键突破口。 “以链带面” 推动“小巨人”企业行稳致远
数据显示,从创新能力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7%,而且还在持续增长。未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怎样持续赋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表示,研发非常关键,非常重要,但是在研发之后,我们还要有“以链带面”。比如,相关的一些行政部门归属的管理部门更多应该承担一个“链长”的一个责任,未来的治理、未来的服务,也应该更具耐心。
推动“小巨人”企业持续提升竞争力不仅需要增加研发投入,更需要的是打造“小巨人”演进为“大巨人”的系统工程。
首先,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系统竞争力。相关部门做“链长”,优化要素禀赋和要素结构,协调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能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战略性隐形冠军核心“小巨人”成为价值链的“链主”。 二是将产业底座与中国优势与“小巨人”的专新特精形成匹配,强化基础研究、公共服务和超级市场对“小巨人”的专项服务。 三是强化“耐心资本”和“耐心治理”在资本投入和政府服务两个端口对“小巨人”形成双轮作用。“小巨人”的重要性和突出性常体现为其“隐形冠军”的“隐形”特性上,即诸多“小巨人”处于产业链的中上游,是重要中间品、核心基础品的供应商,自己的产品在最终产品上不为使用者所见,这就需要投资人投资机构,以更长眼光、更久耐心识别、支持和助力“小巨人”的持续发展。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