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严琦:推广国潮美食街新消费模式,加快培育地方餐饮品牌|两会声音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餐饮业委员会主席、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陶然居集团董事长

严琦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梦雪 北京报道

2025年春节前夕,位于重庆江北区鸿恩寺的“渝味360碗陶然居国潮美食街区”正式开街。非遗美食香气四溢,国潮灯饰光影流转,VR体验馆前排起长队……这条以“重庆味道”为魂、以“国潮文化”为形的街区,迅速成为市民游客品味美食、打卡体验的“顶流”目的地。

作为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烟火经济”,餐饮业始终是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2024年,我国餐饮业营业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10%,吸纳就业逾2000万人。尽管行业在近几年呈现复苏态势,但仍面临“大而不强”的挑战——地方菜系规范不足、知名品牌稀缺、细分业态薄弱。而重庆“渝味360碗”国潮美食街区的创新实践,正在为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作为“渝味360碗”国潮美食街区项目的深度参与者,2025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餐饮业委员会主席、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渝味360碗”不仅是美食地标,更是文化IP和产业引擎。这一模式可复制、能推广,是培育地方餐饮品牌的有效路径。

培育地方美食品牌强引擎

从传统风味十足的非遗美食,到经融合改良而成的创新菜;从川渝特色浓郁的经典佳肴,到风味独特的特色菜品,春节期间,“渝味360碗”国潮美食街区内人潮涌动、食客络绎不绝。

街区的火爆,源于对本土餐饮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记者了解到,2024年,由重庆市文旅委、重庆市商务委联合各区县开展了“渝味360碗”评选推广活动,通过深入挖掘特色风味美食,推荐评选出代表性菜品,形成了“渝味360碗”旅游特色美食谱系。街区则以“国潮+美食”为内核,规划了火锅文化体验区、重庆菜博物馆、VR美食剧场等场景,游客可通过数字化互动“穿越”至码头文化时代的重庆老茶馆,或在沉浸式剧场中体验“一道菜的前世今生”。

“‘渝味360碗’国潮美食街区”是陶然居推动重庆餐饮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未来将联合区县持续提升‘渝味360碗’品牌影响力。”严琦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道,春节期间美食街区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部分店铺营业额同比增长200%。

严琦认为,这一模式为地方餐饮品牌培育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因此,在今年两会期间,她建议,积极推广重庆建设“渝味360碗”品牌建设模式,加快培育地方餐饮品牌,支持以产业集聚的方式打造餐饮特色街区、特色小镇,更加便利居民消费,也更好弘扬地方餐饮文化。

这一模式的成功,让严琦更加坚定品牌化、集聚化的发展思路。她在两会建议中强调,应推广“渝味360碗”品牌建设模式,加快培育地方餐饮品牌,支持以产业集聚的方式打造餐饮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并实施“惠民三进工程”(餐饮便利店进社区、智能终端进楼宇、鲜食产品进商超),让地方美食“走得出、立得住、叫得响”。

推动文餐旅融合发展

文化、餐饮、旅游融合发展,是“渝味360碗”国潮美食街区的显著特色,也是严琦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

以重庆市乡镇振兴重点帮扶县——石柱县桥头镇的项目为例,在重庆市工商联支持下,重庆市餐饮商会组织会员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立足石柱县桥头镇特色资源,打造了涵盖种植基地、加工园区、文旅小镇、产业学院为一体的产业振兴全产业链条,建设了集民宿、餐饮、电商、文创、农业观光、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严琦认为,文餐旅关联产业链,都是需要人气和烟火气的产业,必须融合发展,才能打造新的消费场景。

如今,在桥头镇,已经连续3年举办了“一起到桥头去过年”活动,带动桥头人气、商气、烟火气齐齐升温。同时,通过以商招商吸引62家企业落户桥头,大力发展艺术写生创作、特色风情民宿、农特产品加工、休闲旅游观光四大业态,构建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四梁八柱”。如今,石柱桥头瓦屋小镇不仅已经连续3年承办了石柱春节团拜会活动,还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村晚”示范点。

因此,严琦建议,大力推广积极推广餐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致力打造乡村旅游高地。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有机餐饮、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

如今,中国餐饮业正以创新之力突破发展瓶颈。严琦认为,餐饮业的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场景革命——既要扎根文化,打造“舌尖上的记忆”;也要拥抱科技,构建“未来感的体验”,因此,也要积极推广“无人餐厅”“智慧餐吧”模式,加快餐饮企业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让餐饮业的“烟火气”升腾为“新气象”。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