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2025年赤字率提高至4% 创历史新高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在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基调背景下,提高赤字率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在赤字方面,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位财税人士了解到,传统意义上财政赤字率的天花板数值为3%,按照这个标准,今年4%的赤字率具有扩张内涵,体现了更加积极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的要求。

一般来说,赤字率的高低反映了政府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适度的赤字率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或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带动经济活动。

在国际比较中,我国的赤字率通常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水平。例如,美国在20世纪80、90年代的赤字率曾突破3%,而我国近年来的财政赤字率基本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

此前,我国赤字率在2020年和2021年因疫情冲击而短暂突破3%,在2023年,因特别国债的增发再次超过3%。今年赤字率按照4%安排,也反映出我国在应对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时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数据看,今年4%的赤字率超过了以往所有水平,创下历史新高。”一位财税人士判断。

关于如何确定赤字率,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确定赤字率,需要统筹考虑国家发展需要、宏观经济增长潜力、宏观调控安排、财政收支形势,以及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等因素。实际上,根据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通过提高赤字率,加强逆周期调节,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上述财税人士认为,2025年赤字率提升至4%,也是基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逆周期调节需求。对于目前4%的赤字率,其基本符合机构和专家预测。

自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召开以后,多家券商机构就曾预测,2025年赤字率将达到4%左右,从整体看,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字符合市场预期。

在市场看来,赤字率的调整作为一种显性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稳定预期、增强信心,而合理控制赤字率对于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编辑:杜丽娟 审核:张荣旺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