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布局AI+复合型人才,看懂这条最新决定,孩子少走10年弯路

3月4日,清华大学宣布将成立全新的本科通识书院,2025年增招150名本科生,着重培养“AI+”拔尖创新人才,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新增本科生将进入新成立的书院学习。


图片


这背后藏着什么信号?普通家庭又该如何规划孩子成长路径?

仔细解读新闻你会发现:清华大学将新设的本科通识书院,培养具备AI与不同学科深度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上升到了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度,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为什么强调“AI+”?

AI 教育是关乎孩子未来竞争力的必修课。

去年12月教育部一纸通知,要求从小学感知 AI 到高中实践创新,2030年前全国普及 AI 教育。

图片

刻不容缓要求每个孩子都学AI的背后,是巨大的产业需求和人才缺口:

中国 AI 核心产业规模超 5000 亿,但人才缺口高达 500 万!到 2030 年,70%的岗位将要求 AI 基础技能。


那“AI+”,+的是什么?

+就是AI与不同学科深度交叉应用的复合能力,正是新建的本科通识书院。

不分文理的通识教育,融合常规学科,让 AI落地生根,为未来赋能。

其实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早已布局通识教育


清华大学在1月15就成立了「计算机系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可谓名师云集,由张院士亲自领衔担任顾问,然而这些资源基本是面向部分学生。


图片

但这次清华大学要求所有增招的本科生都进行通识教育的学习。


清华作为中国教育的风向标,这一场「硬核」布局,直接给我们指明了教育方向。



通识教育到底教什么?


相信关注我们的父母对通识教育并不陌生


通识教育源自哈佛,1943年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James Conant) 任命 12 位专家教授组成专门委员会,历经 3 年的潜心研究,于 1945年出版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后来也被称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图片


通识教育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识,理论,作为他们研究的基础,但主要还是他们自己去研究,去体会,进行“自我教育”。


让孩子学会学习,独立地思考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共处、生存以及学会思考、创新、持续发展以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侧重培养人的 4 种能力

1、有效的思考能力
2、交流思想的能力
3、做出适当判断的能力
4、分辨价值的能力


通识教育培养的各项能力会变成每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所以经过通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更好的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行这就是清华成立通识书院背后的逻辑。



童行书院通识教育系统提升孩子学习力


童行通识教育主要参考哈佛大学通识教育体系,按照孩子的认知和发展特点设计,建立给孩子打开全球视野、认知自我与世界的通识课程体系。


四大核心课程,将各学科知识融合在游戏中,以孩子的视角观察生活中实际问题,启发式引导孩子观察生活。


图片


国家级科学家、吴大猷科普金奖得主王立铭老师领衔教研孩子跟着国家级科学家深入探究熟悉事物背后的原理,知识闯关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图片

才能学以致用,全学科思维启蒙构建知识体系,让孩子接触各种学科知识,养成跨学科思维,既能打好学科基础,又找到心中所爱

图片立即体验图片
开课前老师会根据孩子年龄分班
请务必添加页面班主任微信
防止错过开班信息

图片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点击"图片",与好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