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心血管病专家亮相“代表通道”,讲述两个“动心”故事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走上通道。作为一名心血管病医生,现场张俊杰讲述了在治病救人和履职过程中两个“动心”的故事。
图片
 张俊杰代表
为患者“动真心”
给92岁的刘老创造晚年幸福生活
“我们的日常工作繁重而辛苦,却伴随着一份特殊的体会,那就是‘动心’。”张俊杰说,有一种“动心”来自心血管病手术中的“动真心”。
“2015年6月份,我接诊了从外院转来的82岁危重心肌梗死患者刘老先生,当时他的心脏三根血管两根完全堵死,仅存的一根90%狭窄,命悬一线。”张俊杰带领团队经过两次微创介入手术历时5小时成功开通三根病变血管,术后3天刘老康复出院。6年后,刘老因严重的心力衰竭再次找到张俊杰,原因竟是他的“心门”坏了,二尖瓣出现重度反流,88岁的刘老不仅无法耐受外科开胸、心脏停跳的换瓣手术,更不幸的是当时刘老需要置换的瓣膜国外垄断。张俊杰毅然决定使用团队参与研发的国产二尖瓣夹子用微创介入成功为刘老修复瓣膜。
“今年刘老92岁,晚年生活幸福。”张俊杰说,每年自己要带领团队在全国开展300多台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刘老的故事仅是日常工作的缩影,这也是基层医务工作者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重大理念的具体体现。
图片
 代表通道现场
为民履职的初心
一纸建议让“云胶片”互认有了全国时间表
“另外一种‘动心’就是一名医生面对每位患者时涌动的良心和人大代表的初心。”张俊杰讲述了2024年两会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云胶片”应用的建议》照进现实的故事。
“我们在医院工作,每天都看到很多外地患者拎着一大袋子沉甸甸的胶片东奔西走,满脸焦急疲惫,那是他们在其他医院就诊得到的影像报告,想给就诊医生更多信息,当然也想少花点钱少些等待时间。患者们长途奔波、小心翼翼携带这些胶片很辛苦很麻烦,但是提供的信息量却非常有限,针对这一难点痛点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张俊杰提交的“云胶片”应用建议得到相关方面高度重视。据张俊杰介绍,当年5月江苏率先建成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接入。接诊医生在平台上动动鼠标就能随时随地查看异地患者的影像报告,患者也不再需要带着胶片到处跑了,这个平台启用后江苏省预计全年可为患者减少重复检查费用约20亿元。去年11月,国家卫健委等七部门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随着制度、技术等各方面支持的不断完善,相信很快将实现全国的通用互认,异地患者就诊也会更加省心省钱。
“这些‘动心’感受让我很自豪,作为一名心血管病医生,将心脏手术中的‘搭桥’和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融合起来。”张俊杰最后动情地说,这份“动心”和初心将激励他在医疗技术上不断突破,追求卓越;同时把人民的急难愁盼梳理成一份份针对性强、惠及面广的意见建议,为守护人民健康作出更多的贡献。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红艳 徐苏宁/文 刘畅 钱念秋/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