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郭楠 马黎 通讯员 吴珊珊
通——
《何为通人:经世视野下的沈曾植》钱报读书会
时间:2025年3月8日(周六)14:00
地点:晓风·明远BOOK(杭州市西湖区体育场路533号弥陀寺公园)
嘉宾:
陆易 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戴家妙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
闻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印古典思想研习者
田振宇 中国美术学院金石文献与古物研究方向博士
黄山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
活动免费
报名:扫以下二维码报名,或点击我要报名
讨论本周六这场钱报读书会的主题时,这本新书的主编、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陆易说:通。
通?不通?什么通?
这本新书的名字叫《何为通人:经世视野下的沈曾植》,最近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是浙博2024年一个大展的同名研究图录。
2024年4月-6月,“何为通人——经世视野下的沈曾植”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四楼书画厅C区展出。展览首次系统整理了沈氏后人捐赠的珍贵藏品,涵盖稿本、批校题跋本、古籍碑帖、书画、拓片、诗笺信札等,从“刑律”到“舆地”,从“佛学”到“诗文”,再到“书学”,多角度呈现了沈曾植的学术人生。
陆易也是这个展览的策展人,去年博物馆日,记者曾邀请她做了一次线上导览。
这本耗时一年的学术研究图录,由荣新江、许全胜、戴家妙担当学术顾问,十五位各领域专家组成编写团队,30余万字、500余幅图的体量,涵盖展览中的所有藏品及最新研究成果,并收录六篇展览学术研讨会论文。大量稿本、批校题跋本、古籍碑帖、书画、拓片、沈门往来诗笺信札、海日楼藏简为首次呈现。
“如果说清末民初学术界群星璀璨,那沈曾植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巨星。他在传统四部之外,涉足塞北西域,旁及佛学医药,接触西洋新知。本书包含浙江省博物馆藏大量乙盦未刊著作书画,让读者得以认识更加全面的沈寐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荣新江这样说。
对普通人来说,书名的两半听起来都有点学术,沈曾植是谁?估计很多人听过这个名字,但似乎没有更多了。
王国维这样评价他:“综览百家,旁及两氏,一以治经史之法治之,则又为自来学者所未及”。陈寅恪称其“学问之博,近世罕有”,罗振玉更直言:“当代之学人,求其精博,无出乙庵(沈曾植号)右者。”
他们都在讨论一个字:通。
沈曾植的研究领域极广,不仅精通传统经史,还涉及佛学,道学与边疆史地,金石书画等等,被视为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转型的关键人物。他把佛道、边疆、律法等“非主流”领域纳入实证研究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在方法论上对传统考据学做了革新。
他的“通人”之学,很早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跨越学科、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
沈曾植
但是,沈曾植跟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这也是陆易一直纠结的问题,她觉得沈曾植似乎和今天的人隔得太远了。
在讨论钱报读书会讲啥时,她很焦虑:“面对普通读者群,还是尽量跟当下能结合,我前几天在看AI的一些报道,很多人会说将来文科没落了,越来越没有出路,但在我看来恰恰是越来越需要文科了,需要具备‘通’这个能力的文科,可能要重新定义文科,这个角度来说沈曾植也特别有现实意义,他面临的时代正是传统儒学被扬弃,上个世纪新科学新技术最早来的这一波,他能成为学术界的大人物就是因为他掌握了这个‘通’。”
好了,主题呼之欲出:通。
剧透一下,昨天,正在做PPT的陆易在群里丢来一张封面:沈曾植与AI的通人接力。
再插播一句,陆易也是大热的浙博“投龙展”同名学术纪录片导演。
同时,四位嘉宾也将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谈谈沈曾植的通,以及对当下的意义。
【嘉宾介绍】
陆易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馆藏纸质文物的保管、整理、研究和策展。
著有《从刻舟求剑到盲人摸象——美术史六讲》;编著《无尽藏——黄宾虹的鉴藏》并于2015年在金华博物馆策划同名展览;主编《何为通人——经世视野下的沈曾植》并于2024年在浙博策划同名展览;主编《敝帚自珍——丰子恺漫画》并于2012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策划同名展览;副主编《大雅久不作——寻觅朱家济先生》;合著《澹宕璨然——海日楼旧藏古籍碑帖撷颖》。
戴家妙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理论系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杭州金石全形拓非遗保护发展中心执行主任。
著有《寐叟题跋研究》《意气风发——宋代的文人书法》《赵之谦温州、福州、黄岩史迹考》《不负初心----戴家妙书法作品集》《二奴山房印存》等。编纂《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沈曾植卷》《沈曾植遗墨集》《上海图书馆藏赵之谦尺牍》《国家图书馆藏赵之谦稿书·章安杂说》《吴让之书画篆刻与研究》《沙孟海全集·篆刻卷》《中国篆刻聚珍丛书》等;点校整理《赵之谦集》(国家古籍整理资助项目)《书画书录解题》《台学统》(100卷)等。
闻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兼任浙江省老子研究会副会长,“梵澄译丛”主编。
田振宇
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余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金石文献与古物研究方向博士。现为嘉兴南湖学院书法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
黄山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