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琳
作为十五期招募统筹组,我们顺利完成了工作,由衷感谢招募组所有成员的辛勤付出。从招募前笔试题面试题的头脑风暴、投递简历的接收回复、再到笔面试两轮筛选的艰难斟酌、最终入选成员的确定,都离不开各位面试官的积极配合,还有运营统筹、两位总监和显玲姐的帮助。
刚刚加入深度营半年就要担当起招募和传承的工作,统筹组几位都很紧张很担心,害怕招不到人,也害怕招不好人。这样的担心整整持续了一个月,等到招募结束,我们才终于松了口气。虽然困难重重,但本期招募仍是带给我许多感动和收获。经过系统复盘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希望给下一期招募组提供经验:
1.搭建项目框架,确定时间节点。在招募正式开展之前,我们根据前几期招募组传承下来的资料对项目搭建框架,细化各组别工作,从信息发布、简历筛选到面试安排、结果反馈,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时间把控。统筹组努力让招募组全体成员对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有清晰的了解,尽可能减轻各位面试官在招募过程中的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加从容、高效地完成面试工作。
运营总监在统筹组群里的鼓励
@陈书扬
在本期招募中,作为统筹组的成员,我主要负责推进深度组的招募工作,同时也是深度组的面试官之一。
我报名参加招募组的原因中,好奇心占了很大一部分。通过了十四期的面试后,我很想知道在屏幕的另一端是什么体验。事实上,我在报名统筹时误以为是面试官报名,意识到疏忽后一度有些失落,以为统筹只需要时不时在群里艾特一下所有人,并不能真正深度地参与招募工作。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简单来说,招募组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统筹参与或自主完成。
回过头来看,这次招募的节奏是一个缓慢前进然后突然提速的过程。第一篇招募推文发布前的准备工作虽然繁杂,但统筹组内部分工后工作量并不算太大。我负责安排面试官轮班收集递交的简历,而我自己也一直关注着深度营邮箱的动静——直到简历提交截止前的24小时,未读邮件栏也只是偶尔出现一个红点,直到最后一天、最后一小时、最后一分钟,新邮件呈指数式上涨......幸亏总统筹零零很早就制订了招募进度日程表,我们得以在DDL前后磕磕绊绊地推进。
在整个招募过程中,前几期招募组留下的资料和模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从时间安排到邮件文案,前人的经验让我们在开始之前就有了心理准备,并在毫无头绪时有佛脚可以抱。除此之外,我们也尝试进行创新,聚焦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
在提高效率方面,我们为各个环节制作了近十个文档;渐渐地我们意识到文档过多不利于频繁查看和编辑,于是在进行了一些增删后,我制作了“深度组招募文档汇总”共享文档。它包含六个工作表,涵盖了深度组招募阶段需要面试官共同编辑的所有内容,其中“结果汇总”页实时更新初筛和面试阶段的可视化排名。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公平,由统筹组讨论并得到面试官们确认后,我们决定在这次招募中取消推荐信机制。事后我们意识到这一改变可能对报名人数造成了一定影响,不过我并不后悔。
直到面试开始前的那一天,我们还在协调一轮调剂,想方设法联系还未进面试群的同学的同时,还要应对预约会议室时遇到的麻烦,而面试时的主持词几乎是到最后关头才出炉。面试前夜,检查完汇总的表格后,我感到很疲惫,而最重头戏的面试居然还没有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忍不住苦笑,内心中则唤起了新的期待。
第一天上午场的面试中,我是轮值主持人。由于实在过于紧张,我一直在看秒表和之前炜彤编辑好的主持词,面试同学说到的内容我可以说完全没听进去。好在其他三位面试官都很快进入了状态,也及时在问答环节提出了自己想问的问题。
炜彤整理的面试官注意事项
第一位同学的面试结束后,我们有五分钟的休息时间,之前一直在会议室里观察我们表现的显玲姐来询问我们面试的第一手体验。我把自己刚刚手忙脚乱的状况全盘托出,没想到显玲姐回答说,对于第一次担任主持人的同学而言,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体验。之后的主持中,我渐渐放松,不再强迫自己一字不差地卡点念出主持词,而是在确保与面试者和面试官们有效沟通的前提下,像其他面试官一样,更多去倾听面试同学说出的内容。
这次同时作为统筹和面试官的体验,也让我意识到我们自身存在的诸多局限。首先,抛开有限的专业能力不谈,我们时常难以保证充足的时间投入,对此统筹组也经历了少许崩溃的时刻。另外,很多理论上靠谱的设计(如初筛阶段的评分标准和最后阶段的投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短时间内工作量过大或大家参与度不足,也难以发挥预想中的作用。
此外,贯穿初筛与面试始终的是关于“与深度营的适配度”的问题。去年我自己报名十四期深度营时就有听说,今年的招募过程中我们也时常强调这一点。然而,究竟什么样的报名者才是与深度营“适配”的?处于低或高年级、缺乏或具有对深度报道的理解、没有或有丰富的实习经历……似乎无论这些问题的答案如何,我们都可以得出“这位同学需要深度营”的结论。
我们不是没有讨论过,而至少就我自己而言,到最后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神奇的是,在这次招募的过程中,我还是能基于一些笔试题和面试回答,清晰地得出“TA真适合深度营”的结论。不只是我,面试中尽管每一场次的面试官组合不同,但在大部分面试者上我们总是得出相似的评价。
显玲姐对招募组的提醒
归根结底,或许还是要回归“真诚”的关键词。它首先意味着达到一些基本的硬性要求,如及时提交的邮件和篇幅足够且原创的笔试题答案;同时事实证明,正如显玲姐所说,“真正的喜欢和热情是藏不住的”,而我们应该“多给热爱者以机会”。一位同学“是否需要深度营”并不仅仅由履历决定,回答中那些能让我们get到TA真心渴望这个机会的点往往更为重要。
就像《哈利·波特》中霍格沃兹的分院帽一样,对新闻和学习的真诚渴望能突破不完美的回答,被面试官们察觉到;而在麻瓜世界里,我们能察觉到真诚并非由于魔法,而全凭几个月前我们也在同样的处境中希望被看到,并如愿以偿。几个月后,十六期招募组,看你们的了!
@伍颖欣
不开玩笑,招新就像打仗。从筹划到落地,整个过程恰好跨越了期末和寒假。由于寒假期间我在实习,需要同时兼顾两边事务,因此“忙碌”是我对招新最直观的感受。但好在统筹组内分工明确,大家彼此支持,每位统筹成员都全力以赴,最终确保了招新的顺利完成。整个过程中,团队的和谐与互帮互助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我将从统筹组的内部运营和招新面试两个方面回顾第15期的招新过程。
统筹组内运营:
整个招新相当于一个项目策划+执行,策划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前14期的前辈们已经有很多模版和经验分享,最困难的在于执行。按道理,执行也可以照抄深度营招募统筹前辈们的经验,但每个人实际的时间安排、完成效率完全不同,这个时候最好是拉个表格,每一项任务、每一个时间、每一位执行人都要白纸黑字写在表格上,并将表格设为壁纸时刻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每一项需要发表的任务(例如招新推文、海报等)提前2-3天完成,给自己和团队留有修改的时间。
若是以后15期的友友们想要参与统筹,一定要考虑自己是否有时间。这不是一项在群里喊喊话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沟通、撰写内容及执行的项目。如果计划在招新期间实习,或者参与大型活动和项目,请务必要合理规划时间,确保自己既能完成任务,也不会过度消耗。
招募组群内大家互相加油鼓劲
招新面试:
深度营作为一个公益性质的新闻社群,除了对“专业性”有要求,“热情”和“需要”也是我们招新中非常重视的一点。
“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态度”“深度”“广度”三个方面,这里重点讲“态度”。我们希望面试者是一个有态度的人,不仅对新闻有思考,而且能够完整表达。在笔试中,我们发现部分申请者未能答完所有题目,或偏题严重,甚至存在明显的AI痕迹及事实性错误……这些都反映出态度上的不足。相反,如果能够完整答题、准确表达新闻事实,同时在排版上用心,都会成为加分项。我们希望面试者展现出认真、细心、用心的一面。
“热情”体现在对新闻行业的向往。在面试交流中,我们确实能感受到许多同学的热情,但也有部分同学对深度营缺乏了解,仅仅是看中了这一深度实践的机会才投递简历。然而,如果不了解深度营,又如何能产出符合深度营调性的稿件呢?这无疑是一个伪命题。
“需要”这一点是显玲姐和总监们特别强调的。除了考察专业能力,深度营还希望给予真正“需要”这个平台的同学机会,比如跨专业的学生、身处偏远地区或资源较少的院校的学生等。深度营希望与这些有热情但缺少机会的同学互相成就。还没有进入深度营的友友,如果你有兴趣加入,快来试试呀!
统筹组发布招募安排
之前的招募组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所以真正困难的更多集中于后期执行的过程。这次招募,我和书扬负责深度组的工作,我们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深度组面试官群的面试官相互之间联络不是很深,加上期末周的繁忙,以及春节返乡,工作进行得没有我们预想中的顺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ddl作为行动指南的作用,就大大凸显了出来,琳琳作为总负责人在前期做的这些工作,就为后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预留出了空间和可能。
在招募的过程中也对一些抉择也产生过质疑。一是,招募时间刚好赶上期末和春节,简历投递卡在期末,面试卡在了春节,所以在前几天没有收到很多简历的情况下,就会想是不是不应该选择在这个时间。二是,最后两个组别投递的人数比例差距也偏大,也一度怀疑,是不是在面试题的准备等各种前期环节出现了问题。三是,面试进行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也产生了疑问,到底能不能很好地理解面试者的经历,打出公正的分数,会不会带有自己的取向。
同时,我们在这次招募中相较于之前几期,做出了一些调整和改动。特别感动的是,统筹和面试官的想法得到了总监的支持,给予我们了极大的自由,也让我充分理解了深度营是自运转社群的意义。十四期小伙伴们聚集起来,一起招募志同道合的、与深度营契合的十五期小伙伴,让深度营的精神和运转不断地延续下去,很令人感动,就像火种。
面试官回顾:
面试前我们有一个环节是需要对十五期小伙伴们投递上来的简历和作品,进行仔细的查阅和评分。在最后一天填写评分表的时候,我正在春节返乡途中,面临着路上断网的情况,填写共享表格就更加困难,记得那天就先在excel里面把信息记录下来,然后赶紧去麦当劳附近蹭WIFI疯狂码字。在打分的过程中,看着十五期深度组小伙伴们的简历和作品,真的特别的感动和欣慰,小伙伴们都特别优秀,对深度营也有自己的理解,就觉得深度营的接力棒能从我们手里交到下一期了。
紧接着是发送面试通知的环节,因为很多小伙伴可能是更适合另一个组别,有的是因为突发情况但某一方面有专长,就出现了调剂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到了一些特别真诚的邮件,字里行间都是对深度营的憧憬。
面试的环节,我参与的是深度组第一场面试,能感觉到小伙伴们的真诚和用心。那一场真像神仙打架,大家都实力很强,回答问题很专业,反应也很快。当时轮到我提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紧张到说话开始结巴,嗓子也莫名哑了,后来整场面试结束后的复盘中,面试官们都说很紧张。所以想跟大家传授的经验是,来深度营面试不用紧张,因为面试官也超级紧张的。
最后,作为面试官想向大家说,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准备得是否用心真诚、对这个机会是否珍惜,都可以从面试的细节中展现出来,真诚才是必杀技。
值班编辑 | 宋钊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