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惊蛰至,春雷鸣,奎屯焕新启征程

图片


惊雷未响蛰虫醒
满目皆春暖户扃

春雷响 万物长

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

惊蛰带着蓬勃的力量

撞开了春的大门

奏响了一曲激昂的春之乐章

当第一声春雷乍响

仿佛是大自然发出的集结号

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奎屯这座西北城市

也在惊蛰的呼唤下

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历史渊源


惊蛰,古称 “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二月节……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古人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时节变换中的细微变化,将这个节气与春雷、蛰虫联系在一起。在他们眼中,春雷是大自然神奇的画笔,轻轻一挥,便打破了冬日的寂静,让蛰伏于地下的昆虫纷纷苏醒,开启新一年的生命旅程。这一节气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

奎屯大地上的惊蛰景象

图片
图片


在奎屯,惊蛰过后,气温如同被点燃的火苗,节节攀升。原本冰封的河流,像是听到了春的召唤,冰面开始出现一道道裂缝,随着时间推移,冰块逐渐破碎、消融,河水重新奔腾起来,一路欢歌,向着远方奔去,那潺潺的流水声,是它在诉说着春的喜悦。

图片
图片


田野里,泥土也不再僵硬,变得松软而湿润。沉睡了一冬的小草,像是听到了冲锋的号角,纷纷破土而出,嫩绿的草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世界展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树木也不甘示弱,枝头开始冒出嫩绿的新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抬头望去,天空湛蓝如宝石,偶尔飘过几朵洁白的云彩。大雁排成整齐的 “人” 字形或 “一” 字形队列,从南方飞回北方,它们的叫声划破长空,为奎屯的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惊蛰三候

图片


图片
图片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在春风的吹拂下,桃花鼓蕾,含苞待放,“初桃丽新采,照地吐其芳”,桃枝间开始缀上点点红粉妆,染上淡淡桃花香。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仓庚”即为黄鹂,感知到阳春带来的清新与生机,在枝头婉转清脆地鸣叫。而 “鹰化为鸠”,说的是天空中的雄鹰逐渐减少,开始藏起来繁育后代,原本蛰伏的鸠鸟渐渐多了起来,被古人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惊蛰时节的习俗与养生


在惊蛰这天,素有 “惊蛰吃梨” 的说法,古人称梨为“果宗”,意为“百果之宗”。因为惊蛰时节气候干燥,梨水分充足、清甜爽口,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惊蛰吃梨还流传着各种说法。一种是说“春雷惊百虫”,吃梨是希望害虫和疾病能远离自己和家人;另外一种是“梨”与“犁”同音,寓意忙碌的春耕就要开始了。

江南人常说“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笋,是竹子初生的嫩芽,《尔雅·释草》中称它为“竹萌”。伴随着一声春雷,笋尖破土而出,在雨水的滋润下,那些吸饱了甘甜春雨的春笋,最是鲜美。吃春笋的秘诀在于一个“鲜”字。南宋词人林洪吃春笋会选一处繁茂的竹林,用飘落的竹叶生火,坐在林边煨煮鲜笋。由于味道太过鲜美,还特意为它起名“傍林鲜”。


“打小人” 也是惊蛰的一项有趣习俗。人们用红纸剪出小人的形状,象征着生活中的小人与霉运,然后用鞋子或其他物品拍打。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嘴里念念有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赶走小人,让生活顺顺利利。虽然这一习俗带着几分神秘色彩,但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所以,春天养生保健就要顺应天时,顺应生理,使肢体舒展,气血调畅。晋朝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春天勤梳头,正是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着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应早睡早起,尽量克服“春困”,“春捂”亦要继续,以适应冷热变化。

诗意惊蛰

陶渊明的拟古诗《仲春遘时雨》是写惊蛰节气的,“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遘(ɡòu),意为相遇。仲春二月,逢上了及时雨。第一声春雷,亦从东方响起。“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众类冬眠之蛰虫,暗中皆被春雷惊醒,沾了春雨的草木,枝枝叶叶纵横舒展,写出春回大地,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

惊蛰的“惊”字,把这个时节的独有特点与生动景象,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春雷响起,蛰虫惊醒,天气转暖,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农家告别了农闲时期,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观田家》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只有惊蛰时节开始耕种,才有一年的好收成。

到了惊蛰,也是“九”尽桃花开的时候。桃花是春的使者,《诗经·桃夭》的桃花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灿烂,唐人崔护有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风吹桃花逐水流,多少叹惋在其中,这是惊蛰之春最美的风景,又何尝不是生命对春天最深情的眷恋?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日子里,风含情,水含笑,天地明媚,万物复苏,行走于春阳之下,人们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花一样舒展畅达。

借惊蛰之力,启奋进新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惊蛰,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打破束缚、勇往直前的力量。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奎屯的各行各业都在蓄势待发,踏上新的奋进征程。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们在田野里辛勤劳作,翻耕土地、播撒种子,工人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见证着奎屯的发展与变迁。学生们在教室里努力学习,他们如同春日里茁壮成长的幼苗,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为未来的梦想努力拼搏……


惊蛰已至 春雷鸣响

奎屯大地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让我们借着惊蛰的东风

怀揣着梦想与希望

勇往直前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共同期待奎屯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权作品,未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图片




监制丨李小燕

审核丨吴春萍

责编丨魏嘉慧

编辑丨唐廷灵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