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1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贵州赤水 | 千年酒脉觉醒,解码酱香白酒黄金产区的基因密码

图片

图片

执笔 | 洪大大

编辑 | 骆   言

赤水河畔,丹霞如火。这条流淌着千年酒魂的传奇水系,正以量子级裂变重构中国酱香版图。

当茅台镇酒香沿着赤水河奔涌而下,在黔北丹霞秘境中,一座沉睡的酱香宝库正在觉醒——赤水市,这个曾被四渡赤水战役镌刻进红色记忆的城市,如今正以赤水河下游酱香白酒黄金产区的姿态,掀起一场颠覆认知的味觉革命。

图片

赤水市因赤水而得名,《郡县释名》贵州卷曾记载:“城南有赤水河,一名赤虺河。源出芒部,经红土川东流入川,江每雨涨,水色深赤,故名。”

近年来,赤水深挖“赤水河下游酱香白酒黄金产区”价值,持续打造酱香白酒生产基地,大力实施“酱酒小花”培育行动,吸引了众多知名酒企纷纷扎根赤水,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白酒产从过去不足1万千升增长到当前5万千升,白酒及其配套产业年产值快速增长。

最优的产区条件,最优的生态环境,最优的酿酒资源,让赤水成为贵州酱香白酒黄金产区之一。

01

赤水——酱香白酒黄金产区

谈到赤水市,先来说赤水河。

523公里的赤水河蜿蜒轨迹,恰似一条盘踞在云贵高原的液态巨龙。这条被酿酒师奉为"会呼吸的液体黄金"的河流,以每立方厘米含2000余种活性微生物的惊人密度,缔造了世界酿酒史上的生态奇观。

图片

从金沙到仁怀,从习水到赤水,沿岸星罗棋布的6000余口明清古窖池,如同镶嵌在丹霞河谷的时光胶囊,封存着酱香酒最原始的基因图谱。

上游的金沙县,中游的仁怀市、习水县和下游的赤水市,贵州境内赤水河畔四大产区,酿酒历史一脉相承,酿酒技法同源同宗。

去年,贵州省政府提出,按照酱香白酒“四区多点”产区规划布局,打造世界一流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贵州白酒产量达60万千升,产值突破3000亿元。

图片

而赤水便在“四区多点”的白酒产业布局中占得一席之地。

赤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巍曾公开表示,赤水重点了培育发展15家酒企,推出30余个知名白酒品牌,引进配套企业32家,建成产能达到5万千升,产区价值日益凸显。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东南方向与习水县接壤,西北又与川渝紧邻,文化近于巴蜀,身处酱香、浓香两大产区之间,几度两相倾慕、相互交融。

从酿酒历史上而言,赤水市酿酒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历经明清的繁荣,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酿造技艺。赤水河畔,酒肆林立,船工商贾络绎不绝,美酒成为慰藉风尘、解乡愁的良伴。

图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赤水开始呈规模化发展。《赤水县志》记载,1952年即接收了多家私营酿酒槽坊改建国营酒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县酒厂年产老窖酒千吨,楠乡酒厂年产曲酒超过1200吨。

现如今,复兴、大同、丙安等古镇的古老酒坊酒肆依旧,见证着赤水酱香酒的悠久历史与辉煌。

走在赤水市大同古镇,青石板路上仍可触摸到宋代酒肆的岁月包浆。明万历年间"黔酒入川"的商道遗迹,清乾隆年间"九蒸八酿"的工艺碑刻,与当代万吨级智能酿造车间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历史纵深与现代创新的交响,让赤水酱香既葆有唐宋风骨的醇厚,又焕发着数字时代的锋芒。

02

得天独厚,集万千资源于一身

赤水产区的酱香美酒,不仅是时光的沉淀,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长时间以来,赤水所产的佳酿赢得无数消费者的喜爱,其背后正是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当你驾车驶过茅台镇,沿着赤水河公路而下,会看见火红的丹霞地貌,会看见覆盖率高达82.51%的森林覆盖,驾驶在其中,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图片

赤水地处“中国酱香赤水河谷”和“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核心区,赤水河谷海拔300米到4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日照1192.5小时、年降水量在800毫米到1700毫米之间。

全市境内共有352条河流,经丹霞峰巅直下,在桫椤竹海间渗透穿梭,汇聚成常年Ⅱ类以上的优良水质,只为成就那一杯神秘酱香的纯净体魄。

走进赤水河谷,仿佛走进了一座微生物博物馆,这里空气中漂浮着1000多种微生物,其中80%无法通过现代技术复刻,它们长期依附在窖池的紫红泥中,经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衍,与酒醅反复作用,形成独特的“老窖基因”。

图片

除了自然环境之外,赤水河畔的“红缨子糯高粱”,是酱酒风味的终极密码。这种高粱颗粒小、皮厚、耐蒸煮,即使经过茅台镇传统工艺的“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依然能保持完整颗粒,缓慢释放支链淀粉。

整体来看,赤水市具备中海拔、低纬度、深河谷、微风速、生态水、红缨子、紫红泥、丹霞石等10种要素,这些要素成为酿美酒的基础条件,也是山河、气候、微生物与人类智慧的千年共谋。

这里产出的酒闻名于全国,上世纪七十年代,赤水生产的琼浆酒、茅香酒和老窖酒畅销河南、河北、江苏、山东、黑龙江、吉林及省内各地。

图片

1986年,赤水老窖在遵义第二届酒评选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同年12月又成为贵州省第四届“银樽奖”名酒。时至今日,赤水美酒的醇厚,依旧飘香于赤水河谷。

据赤水发布官微报道,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受赤水市委托,于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间,对我国酱酒产业及主要产区进行了系统调研。结果显示,赤水市发展酱香型白酒产业具备切实可行的条件。

经过科学论证,赤水产区完全能够产出优质酱香型白酒,这也显露出赤水产区的潜力。

03

以文塑旅、以旅促文

随着新国发2号文件的发布,赤水提出打造赤水河下游酱香白酒黄金产区。使其美酒飘香世界。

去年年初,贵州省政府提出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运用市场化方式,用足用好现有资源项目,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做好美酒、美景、美食融合发展文章,深入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全力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赤水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时刻践行着这一目标,“以文塑旅、以旅促文”,通过“旅游+文化+酒”将成为赤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这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这里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以及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瀑布。同时,这里还被誉为“竹海”的国家森林公园,面积辽阔,景色宜人。这些壮丽的自然景观于酱香美酒一道,构成了一个个醉人的旅游生态圈。

图片

坐拥世界级旅游资源的赤水,迎来了新的发展篇章,去年,赤水就制定了详尽的《赤水市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以加速推进赤水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建设进程,为遵义市乃至贵州省的世界级旅游品牌打造贡献坚实力量。

在今年赤水的政府报告中酒又明确提出深入攻坚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三年行动,推进河谷特色酒庄建设,打响“醉丹霞·宿赤水”品牌,加速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

一面是美酒,轻抿一口赤水酱香美酒,沉醉其中。一面是美景,身处其中,怡然自得。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