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指定英语为官方语言,一切始于洛杉矶中国城

AI划重点 · 全文约4067字,阅读需12分钟

1.特朗普于2025年3月1日签署行政令,正式指定英语为美国的官方语言,引发全美争议。

2.反对者认为这一政策对移民群体构成打压,可能影响老年人、少数族裔和部分新移民的投票权及公民身份申请程序。

3.然而,加州蒙特利公园的小城市曾是美国推动官方英语立法的关键起点,源于当地华人社区与白人居民的冲突。

4.自1980年代起,超过30个州通过类似法律,使英语成为美国官方语言,但实际影响力有限。

5.由于无法推动修宪,官方英语政策面临被废除的风险,美国依然是一个讲350多种语言的国家。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5年3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正式指定英语为美国的官方语言。这一举措不仅象征性地确立了英语的国家地位,也意味着联邦政府机构可以减少或取消对其他语言的支持。这项行政令废除了克林顿政府1990年代设立的语言辅助政策,允许联邦机构和接受政府资金的组织自行决定是否继续提供非英语服务。

图片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指定英语为美国官方语言

这一决定在全美范围内引发了强烈争议。批评者认为,这不仅是对移民群体的打压,也可能影响老年人、少数族裔和部分新移民的投票权及公民身份申请程序。

尽管这项行政令在全美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但它的立法根源可以追溯到加州,尤其是洛杉矶都市区中的一个小城市——蒙特利公园(Monterey Park),这个华人聚居城市曾是美国推动官方英语立法的关键起点。

美国的多语言历史

美国从来都不是单一语言国家。从建国之前的殖民时代到今天,英语虽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美国历史的每个时期,都有其他语言与之并存,并且一度成为主流。例如,西班牙语在美国土地上的历史比英语还要悠久,而德语差点成为美国的“官方语言”。华人、法裔、德国移民,甚至美国原住民的语言,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记。

很多人以为英语是美国土地上的“原生”语言,但实际上,在英语定居者踏上美洲土地之前,西班牙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1565年,西班牙人在佛罗里达建立了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这比1607年英国人在詹姆斯敦(Jamestown)建立殖民地早了整整42年。西班牙语从此成为佛罗里达和美墨边境地区(加州、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德州等地)的主要语言,甚至在1848年美墨战争结束后,美国吞并这些地区时,西班牙语仍是当地的官方语言之一。

今天,美国仍然是世界上仅次于墨西哥的第二大西班牙语国家,有超过4300万居民以西班牙语为母语。如果算上将西班牙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美国的西班牙语人口甚至比西班牙本土还多。

除了西班牙语,德语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曾是美国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早期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和中西部地区吸引了大批德国移民,甚至到1790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德国裔人口占到了该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许多地方的学校、教堂和政府事务都使用德语,甚至美国宪法的德文版比英文版印刷得还要早!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1795年,美国国会曾经就是否要将德语作为官方语言进行投票,并且只差一票未通过。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个误解。当时,国会讨论的只是是否要将联邦法律翻译成德语,而并非设立德语为官方语言。但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德语在美国的重要地位。

然而,一战期间,美国社会对德国的敌意高涨,许多州颁布“英语唯一”法案,禁止在学校教授德语,甚至有人因在公共场合讲德语而被逮捕。德语在美国的官方地位就此衰落,最终彻底退出主流社会。

19世纪中期,华人开始大量移民美国,特别是到加州修建铁路,并在旧金山、洛杉矶建立了大规模的华人社区。他们带来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和商业模式,华人报纸、中文学校、粤语戏院遍布美国西海岸。然而,这一文化的繁荣很快引发了本地白人群体的不满,特别是“华工威胁论”兴起后,加州立法机构试图通过各种法律限制华人的语言和文化传播。

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不仅限制了华人的入境权,还间接打击了中文的使用。旧金山、洛杉矶等地的市政条例甚至一度规定,华人商店的招牌必须包含英文,否则将被罚款。这种针对语言的打压,在20世纪后期的“官方英语”运动中再次出现。

洛杉矶中国城:官方英语立法的起源

如果要追溯美国“官方英语”立法的真正起点,并不是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也不是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的白宫,而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洛杉矶华人社区——蒙特利公园(Monterey Park)。这里不仅是美国首个华人移民大规模定居的郊区城市,也是1980年代官方英语立法运动的关键策源地。加州的“英语唯一”(English Only)立法运动正是在这里酝酿,并最终推动了全美范围内超过30个州通过类似法律,而特朗普的行政令,也可以说是这股浪潮的最新延续。

1970年代以前,蒙特利公园还是一个典型的白人中产阶级社区,街道上到处是汉堡店、美国连锁超市,报纸上登载的是邻里聚会和社区棒球队的消息。然而,到1980年代,情况发生了剧烈变化,大量华人移民开始进入蒙特利公园,这不仅改变了当地的商业生态,也让一些老居民产生了文化焦虑。

图片蒙特利公园街景

短短几年内,蒙特利公园的街道上涌现出中文招牌的超市、银行、诊所,粤语和普通话的声音充斥着餐馆和公园,连麦当劳都开始提供中文菜单。到1985年,蒙特利公园的亚裔人口已经超过一半,成为美国第一个亚裔占多数的城市。一些白人居民开始担心,他们的社区正在变成“小香港”或“小台北”。

这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冲突——当地白人居民要求市议会禁止中文商业招牌。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人们看不懂英文,整个社区将变得“支离破碎”,不再是一个真正的“美国城市”。而华人社区则认为,这是一种带有歧视性的措施,直接针对他们的语言和文化。

图片蒙特利公园充斥着中文招牌

这一争议最终上升到了政治层面,成为加州推动“官方英语”立法的重要导火索。

就在蒙特利公园的中文招牌之争引发激烈讨论的同时,加州范围内的“英语保卫战”也进入高潮。1984年,加州选民以压倒性票数通过第38号提案(Proposition 38),要求政府只能提供英语版的选票,而不再翻译成西班牙语或中文。这项提案反映了部分加州居民对移民不愿学习英语的担忧。

1986年,加州再度通过了第63号提案(Proposition 63),宣布英语为加州的官方语言,并鼓励各级政府只使用英语进行官方交流。这次的推动者之一,正是加州前联邦参议员、日裔加拿大移民S.I. Hayakawa。他的核心论点是:“美国正在被非英语语言侵蚀,我们需要捍卫我们的文化。”

图片1969 年,尼克松总统在白宫与时任旧金山州立学院代理校长的 SI Hayakawa 举行会谈。

第63号提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官方英语立法运动的正式启动。而这一立法浪潮,正是从蒙特利公园的语言冲突开始,并最终扩展到全美范围。

蒙特利公园的争议,迅速引起了全美的关注,并点燃了英语立法的风潮。在1980年代后期到2000年代初,超过30个州先后通过法律,宣布英语为官方语言。这些法律的支持者普遍认为,英语是美国的“文化基石”,必须加以保护,否则“美国将不再是美国”。

这场运动的核心支持者之一,是由S.I. Hayakawa共同创办的“美国英语组织”(U.S. English)”。这家组织成立于1983年,目标是推动一项宪法修正案,使英语成为美国唯一官方语言。该组织的口号是:“如果我们不保护英语,它将消失在移民浪潮中。”

在这些努力下,1990年代,美国通过了一系列“英语优先”举措。

  • 1994年,阿拉巴马州通过法律,规定政府只能使用英语进行官方事务。

  • 1998年,亚利桑那州通过法案,限制政府提供多语言服务。

  • 2006年,美国参议院曾尝试通过一项全国性法律,使英语成为官方语言,但最终未能获得通过。

  • 2025年,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指定英语为官方语言。

特朗普和英语

特朗普对英语的热爱以及他宣布官方语言行政令的原因,可以从他的过往言论和政策中看出端倪。

特朗普虽然是德裔,但完全不懂德语,他也不会其他外语,对于自己唯一的语言——英语,充满了热爱和自豪。

在2015年竞选总统时,特朗普曾在一次共和党初选辩论中明确表示:“这是一个讲英语的国家,而不是西班牙语的国家(This is a country where we speak English, not Spanish)。”他一贯认为,英语不仅是美国的“主流文化”,更是国家团结和社会运作的核心。

他在竞选期间多次批评西班牙语的使用过多,甚至指责当时的共和党竞选对手杰布·布什(Jeb Bush)在竞选活动中使用西班牙语,称:“如果你在美国竞选总统,就应该用英语说话(If you're running for president, you should speak English)。”

2016年,特朗普第一任政府上台后,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政府对多语言服务的依赖。例如,他在2017年就关闭了白宫官方网站的西班牙语页面,并停止了白宫社交媒体账户的西班牙语更新。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语言民族主义”的体现,旨在强调英语的主导地位,同时削弱西班牙语等少数语言在美国的官方使用。

2025年3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英语正式确立为美国的官方语言。这项行政令废除了克林顿政府1990年代设立的语言辅助政策,允许联邦政府机构和接受政府资金的组织自行决定是否提供非英语服务。白宫在声明中称,这一行政令旨在“促进国家团结,提升政府效率,并强化美国的文化认同。”特朗普本人则在签署行政令时表示:“美国的伟大,在于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语言——英语。我们不能让语言分裂我们的国家(The greatness of America is that we have a common language—English. We cannot let language divide our nation)。”

美国官方语言的未来

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虽然赋予英语官方语言地位,但它的实际影响力有限,因为行政令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可以被下一任总统轻易推翻。例如,拜登上台后,曾迅速废除特朗普时期的移民限制政策。因此,如果2028年民主党重新掌权,特朗普的官方语言行政令很可能成为第一批被废除的措施之一。

然而,如果特朗普的目标是让英语成为不可逆转的官方语言,他必须推动国会通过立法,甚至修宪。而要修改美国宪法,需要国会两院三分之二的支持,并且至少38个州批准,这比赢得大选还难得多。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尝试通过宪法修正案来确立英语地位,但全部失败。

1981年,加州前参议员S.I. Hayakawa曾提出《官方英语宪法修正案》,试图让英语成为美国唯一的官方语言,但提案从未在国会通过。2006年,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名为“英语优先”(English First)的移民改革提案,试图将英语确立为政府运作的主要语言,但最终在众议院被否决。可以说,每当“官方英语”立法接近成功,总会有强大的反对力量将其扼杀。

反对官方英语立法的声音主要来自移民权益组织、民主党议员和部分商界人士。他们认为,推行“英语唯一”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打压,会直接影响数百万不会英语的移民群体。

目前,美国的选举机构提供多语言选票,帮助不熟练英语的选民顺利投票。如果未来官方语言立法严格执行,多语言选票可能被取消,这可能导致许多移民投票率下降。

华盛顿特区的一名民主党议员直言不讳地批评道:“特朗普所谓的‘官方语言’政策,只不过是变相告诉移民:如果你不会说英语,你在这个国家就没有立足之地。”

特朗普的行政令可能会在短期内强化英语的地位,但从长远来看,美国的语言多样性不会轻易消失。如果无法推动修宪,官方英语政策就始终面临被废除的风险。而即便法律支持“英语唯一”,现实中的美国依然是一个讲350多种语言的国家。

这场关于美国官方语言的文化战争,注定还会持续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