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 广开首席研究院首席产业研究员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战略地位,持续出台利好政策,从国家到各地方政府层面,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2025年,国内多个省市的地方两会将人工智能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着力点1:适度超前建设全国智算网
《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计划规划的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至少35%,达到105EFLOPS。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重点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共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开展智能算力中心集群布局。其中,长三角、成渝枢纽节点各匹配两个算力集群,其余枢纽节点各匹配一个算力集群,共计布局十大算力集群。进一步分析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个节点定位于要立足服务本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需求,打造实时算力保障基地。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四个节点,打造非实时算力保障基地,定位于充分发挥其清洁能源供给方面的优势,积极承接全国范围的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特别是推动东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视频渲染等温冷业务有序转移。上述算力枢纽节点相关省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算力中心建设。例如,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廊坊、张家口打造全国算力高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算力网协同发展;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打造全国算力高地。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联动高质量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推进华为云全球智算中心等7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
图表1: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与数据中心集群位置
数据来源: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
着力点2: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
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数据、算力和算法,国家层面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提出了 20 条政策举措,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例如,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加快创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打造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和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深入开展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试点,完善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功能,积极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入表。”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一体化数据市场,健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机制,提升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能级。”随着数据市场机制完善,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不断加深,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例如,在制造业领域,数据要素将应用于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在农业领域,数据要素将助力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如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病虫害监测等。在服务业领域,数据要素将促进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如智能客服、个性化旅游服务等。
着力点3: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2025年,各主要省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例如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打造数字化宏大应用场景,实现规上制造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赋能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直大模型深化应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金融、医疗、教育、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80亿元;2023年规模达到5784亿元,增速13.9%,预计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推动下,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着力点4:加快布局量子信息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未来产业先导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其中,未来信息领域,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计算技术创新突破,加速类脑智能、群体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赋能,培育智能产业,以抢占信息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提升信息产业的竞争力。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例如,202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科技支撑未来产业发展“先手棋”计划,抢先布局原子级制造产业,发展6G、量子科技、具身智能、脑科学和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等产业。未来产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发展未来产业,我国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图表2: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
省份 | 人工智能产业政策 |
北京 | 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速建设光网之都、万兆之城,推动全市5G移动网络深度覆盖,建成2个万卡智算集群。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加快创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打造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和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深入开展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试点,完善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功能,积极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入表。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鼓励医疗、教育、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支持国产智能系统开发应用,推进双智城市建设逐步向平原新城和中心城区延伸。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壮大数字服务产业,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升级传统产业。 |
天津 | 加快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信创产业能级,着力促进海光芯片、飞腾算力芯片、麒麟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等技术迭代和推广应用; 加快工业互联网、超算互联网、智能算力等新型平台经济发展。 |
河北 | 加快数字产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培育10个“数字领航”企业、100个先进级智能工厂。实施“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行动,深化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发应用。支持廊坊、张家口打造全国算力高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算力网协同发展。 |
山西 |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搭建跨行业综合性数字化赋能平台,新创建智能工厂30户,两化融合指数达到92。拓展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加快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开展省属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试点,提升山西数据交易中心运营能力,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持续放大数据流量谷效应。建立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5%以上。 |
内蒙古 | 要瞄准“国内领先”的目标,推进国家算电协同发展试点建设,加快上游IT软硬件设备、中游算力网络及平台、下游应用场景全产业链条发展,加快华为、火山引擎、世纪互联、中金数据等智算中心建设,打造服务全国的绿算保障基地、数据加工基地、大模型训练基地,力争算力规模突破20万P、智算规模保持全国第1位,新建数据中心绿电比例不低于80%。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人工智能要做好研发、制造和应用,支持呼和浩特发展智能控制器、智能传感器、智能软件等关键软硬件设备,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加快智慧矿山、智慧电力、智慧农业、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物流等领域应用创新。推动生产场景智能化改造,加快高危、高劳动强度及作业环境差的生产单元“机器换人”。 |
辽宁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统筹布局算力中心,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壮大软件、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产业。利用场景丰富优势,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 |
吉林 | 未来产业突出前瞻布局,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开拓新型显示、低空经济等应用新场景。超前布局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实现算力总规模翻番。 |
上海 |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健全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
完善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机制,打造特色数字产业集群和数商服务体系。 |
浙江 | 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推进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有序实施大模型、数据、算力基础性工程,加快探索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计划市场化运营模式。 |
安徽 |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集群,加快建设世界级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集群。 |
福建 | 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志气抓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落实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打造“7+3+X”发展格局,积极培育氢能、新型电池、未来显示、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建好福州、厦门、泉州3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 ,加快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
山东 | 支持企业积极参与6G技术预研。抓好与中国联通、中科曙光等合作项目,建强算力枢纽,不断提高智能算力占比。
创新发展未来产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建好中国移动齐鲁创新院等平台。加快培育特色园区。 |
河南 | 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打造数字化宏大应用场景,实现规上制造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赋能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升省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功能,构建全省一体化算力网,推进全省信创云网建设,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
瞄准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加快建设重点领域垂直大模型,培育壮大未来信息产业。 |
湖北 | 重点围绕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突破一批前沿性颠覆性技术。 |
湖南 | 增强数字经济引领力。有效发挥数字集团引领和统筹作用,高标准建设国家数据标注基地,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推动软件和信息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0%以上。 |
广东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直大模型深化应用,加快智算中心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
培育一体化数据市场,健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机制,提升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能级。 |
广西 | 落实“人工智能+”行动,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服务国家战略,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展智能终端产品。 |
海南 | 加快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落地。 数字内容出海、跨境直播、来数加工、电竞、智算、信创等新兴业态集聚,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
重庆 | 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推进“数据要素x”行动。 |
四川 | 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持续实施6个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科技支撑未来产业发展“先手棋”计划,抢先布局原子级制造产业,发展6G、量子科技、具身智能、脑科学和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等产业。 |
贵州 | 全力打造全国算力高地。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联动高质量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推进华为云全球智算中心等7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 用好算力券政策带动算力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开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试点工作推进算电协同、算网协同。 加快布局发展数据标注、算力服务、数据应用、数据技术等数据产业。 |
云南 | 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绿电+智算”,推进昆明万溪冲智算产业园和国际数据交易所建设,加大国际算力、卫星、数据标注等产业培育力度,强化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实施行业模型开发计划。 |
陕西 |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光电子、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第三代半导体、大型无人机、高端数控机床等产业。 |
青海 | 培育发展现代高原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大健康产业。 |
宁夏 | 加快建设亚马逊、腾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航天云等25个数据中心和智算项目,力争新建数据中心100%使用绿电。
办好第三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推动数字经济“聚储通算用”全产业链发展,建设数据要素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数据安全发展能力。 |
新疆 | 研究制定自治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措施,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
资料来源:各地政府网站,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