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接受了记者采访。
赵宏在“委员通道”受访。图/央视新闻
医药产业追赶着科技前沿,更承载着厚重的民生关切。我国近年创新药械有怎样的新发展?
赵宏介绍,过去一年,我国批准上市的新药有48个,器械有65个,在研新药的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更多的国产靶向、免疫、细胞治疗的药物成功出海,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等高端医疗设备也先后问世。在这一领域,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由仿到创、由弱到强的康庄大道。
“作为一名始终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要问我近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是赶上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好时候。”
赵宏表示,从1995年至今30年间,其有幸见证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每一款创新药械的上市,都意味着患者多了一些康复的希望。他近些年主持或参加了十几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其仍记得一位晚期肝癌患者,肝脏肿瘤有十几公分之大,肺部有转移。
幸运的是,该患者参加了当时一款国产新药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并出现了奇迹。其肺转移消失了,肝脏肿瘤持续缩小,后来成功做了手术。至今,该患者已经无瘤生存4年多的时间,当时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如今已获批上市,成为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给更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当然,创新药械的研发是向无人区的探索。其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可以用三个10形容——10亿的投入、10年的时间、不到10%的成功率。”
赵宏称,医生最清楚临床的问题和痛点,如能更早与科学家合作开展研究,可以打通“从实验室到病房的最后一米”,让成功率更高。
这一过程中,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成为医生不断前行和突破的动力。赵宏认为,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正是病人的勇敢和坚持,照亮了医学前进的未来。“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积极投身于创新药械的研发,用研究找武器,向科学要奇迹,我们战胜疾病的工具箱就会越来越丰富,本领会越来越强,我们定能更好地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九派新闻记者 胡冰月 北京报道
编辑 万璇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