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皇家学会内部爆发针对埃隆·马斯克的争议,3300名科学家联署要求取消其成员资格。
2.马斯克曾因在美国政府的举动削减科研经费,被指传播伪科学信息,引发科学界愤怒。
3.皇家学会发表谨慎声明,强调加强科学界集体声音,但未能平息学界不满。
4.剑桥大学教授乔治·埃夫斯塔修等科学家辞去院士身份,表示马斯克行为与皇家学会价值观背道而驰。
5.目前,皇家学会面临是否驱逐马斯克的抉择,可能引发更广泛的争议与反弹。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英国皇家学会那扇承载三百余年历史的厚重大门背后,一场极具爆炸性的会议正在上演。
当地时间3月3日晚,150名院士齐聚一堂,议题直指一个名字——埃隆·马斯克。这位全球瞩目的科技巨擘,2018年曾以惊人技术成就荣膺皇家学会院士,然而,短短六年后,他的去留已成为英国科学界最具争议的风暴中心。
引发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是马斯克在美国政府的最新动向。自去年进入特朗普政府并主导政府效率事务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简称Doge)以来,他大刀阔斧削减科研经费,令美国学术界陷入寒冬。与此同时,他还被指屡次在其掌控的社交平台X(即Twitter)上传播伪科学信息,直接挑战科学共同体的底线。
这一系列举措让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愤怒,最终促使皇家学会内部爆发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讨论。
皇家学会的沉默,科学界的愤怒
皇家学会向来奉行避政原则,甚少对个别成员的行为作出公开评判。然而,这一次,事态已严重到无法再用沉默掩盖裂痕。会后,皇家学会发表了一份措辞谨慎但意味深长的声明,强调“学会成员一致认为,必须加强科学界的集体声音,为科学和科学家发声”。
但这份声明远未平息学界的不满。科学界早已掀起反对浪潮,直指皇家学会对马斯克的包庇态度令人无法接受。剑桥大学教授乔治·埃夫斯塔修(George Efstathiou)直言:“如果有人无视事实,肆意传播虚假信息,那么这就是道德问题,而非政治争论。”
更有科学家用实际行动表达抗议。牛津大学多萝西·毕晓普教授(Dorothy Bishop)和爱丁堡大学安德鲁·米勒教授(Andrew Millar)愤然辞去院士身份,以示抗议。他们认为,马斯克的所作所为已与皇家学会的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不应再被科学界认可。
与此同时,一封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史蒂芬·柯里(Stephen Curry)发起的公开信,也掀起更大风暴。这封信至今已获得超过3,300名科学家的联署支持,明确要求皇家学会就马斯克问题作出回应,并停止“令人失望的沉默与无作为”。
皇家学会迎来历史性决断?
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于 1660 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科学院之一
皇家学会过去曾有过驱逐成员的先例,但那已是150年前的旧闻。当年,德国科学家鲁道夫·埃里克·拉斯佩(Rudolf Eric Raspe)因欺诈罪被除名。然而,时隔一个半世纪后,皇家学会是否会再次祭出驱逐手段,清除马斯克的院士身份,成为英国科学界热议的焦点。
然而,并非所有科学家都站在反对马斯克的一方。诺贝尔奖得主、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公开表达了不同观点:“马斯克的成就远超大部分批评者,他的贡献不可否认。要论影响力,学会中有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同样持保留态度的,还有英国科学媒体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首席执行官菲奥娜·福克斯(Fiona Fox)。她直指当前科学界面临的真正危机,远比马斯克个人行为更严重:“美国正在发生可怕的事情——科研数据被删除,网页资料被清空,科学家被迫自我审查。这才是真正的恐怖。”她质疑,驱逐马斯克是否能真正解决科学界面临的根本困境。
科技狂人VS科学界,裂痕已不可弥合?
马斯克的名字,曾经象征着技术突破与创新奇迹。从特斯拉到SpaceX,他重塑了全球科技格局。然而,如今的他,却成为皇家学会内部最具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的技术成就无人可忽视,另一方面,他的行为正将科学界推向撕裂的深渊。
此刻,皇家学会正站在历史关口。如果选择继续包容马斯克,学会的声誉将面临巨大风险;若果断除名,则可能引发更广泛的争议与反弹。在这场科学界的权力博弈中,究竟谁会成为最后的胜者?答案,或许不久之后就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