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天造地设”合作伙伴 携手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山水相倚望,黔桂一家亲。广西与贵州地缘相连、人缘相亲,一衣带水、源远流长,早在清朝光绪年间,黔南州荔波县就作为贵州通往广西的商旅大通道,在群山环绕之间建立起了黔桂两地沟通的桥梁。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珠江连贯两地,造就了同饮一江水的深厚情谊。特别是近年来,在贵南高铁贯通、区域协同发展加速的大背景下,河池市与黔南州借助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和自身的比较优势,沟通合作更加紧密,两地相识交流从古驿道上的马蹄绝响开始,变成了如今贯通南北间的驰骋高铁,深入的交流交融为两地挖掘文旅资源优势和协同联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是“天造地设”的合作伙伴。


一是“天”,构建了“天字号”产业联盟。河池天峨、南丹和黔南平塘等五县成立了“天字号”旅游联盟,大力推进“天字号”旅游目的地开发建设,旅游品牌培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7月,平塘县举行民间水龙文化节活动,活动上有河池市的天峨、南丹等县(市)演艺团队表演节目,整个水龙文化节活动全程直播,实现全网浏览超153万人次。


图片水龙节现场  冯小东 摄


二是“造”,打造了跨省(区)旅游合作机制。河池市南丹县与黔南州荔波县率先签署《南丹荔波构建黔桂旅游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等4项文件,联合开发世界白裤瑶“大瑶乡”旅游景区,成功打造广西对接黔中经济区的“北向门户”。

三是“地”,充分发挥交通地域优势推动文旅融合。依托两地毗邻和贵南高铁“3小时经济圈”优势,沿线布局12个特色文旅站点,特别是南丹蛮降农耕景区与风光旖旎的荔波县大小七孔相依相偎,两县的白裤瑶族虽分处两地,却共同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频繁开展的白裤瑶年街节、黔桂山歌会、黔桂刨汤美食节等一系列飞地活动,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也共同促进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同时,荔波—南丹段也率先实现景区直通车、电子套票等“六个一”服务标准,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走深走实。


图片在“同饮一江水·共绘山水情”2025年广西河池市·贵州黔南州文化旅游推介会上,游客品味地方特色美食。


四是“设”,设计推出区域产品线路。围绕共同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合推出“天字号”景观、红水河黄金水道风情、“环小南马”生态康养等IP 旅游产品,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桂黔休闲养生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养生文化,实现年接待游客量增长37%。


下一步,黔南州与河池市将进一步用好资源优势,强化协作联动,继续深化文化和旅游方面的合作,大力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共同助推高质量发展。


图片2月26日,河池市人民政府与黔南州人民政府在荔波县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一是在做好文旅深度融合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以旅游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基础,建立健全常态化协调机制,推动两地文旅资源联合开发、精品线路共建共享、服务质量协同提升,构建“规划共编、政策共商、项目共建”的深度合作模式。
二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上下功夫。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贵南高铁和河池环江至荔波高速公路为核心,加快旅游交通网络无缝对接,完善景区接驳体系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跨省(区)游客提供更好的“一站式”便利出行体验。
三是在创新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上下功夫。结合两地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将继续联合打造跨省(区)旅游线路,推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进一步优化“天字号”景观之旅、红水河黄金水道风情之旅、“环小南马”生态康养之旅等经典线路,同步探索研学旅游、非遗体验等新业态,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图片

荔波小七孔 冯小东 摄

四是在强化旅游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上下功夫。通过联合举办文旅推介会、民族节庆活动、摄影大赛等活动,展示两地旅游资源、文化特色和品牌内涵。利用新媒体矩阵精准投放宣传内容,打造“黔南-河池”跨省(区)旅游IP。

五是在强化文化交流互动和共同打造文化品牌上下功夫。推动两地文艺团体互访展演,联合创作民族歌舞、影视作品等文化载体,挖掘布依族、苗族、瑶族、壮族等两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民俗体验活动等形式,打造两地独有的文化品牌,提升两地作为文化目的地的整体影响力,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这些文化的独特韵味。 



来   源:黔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义将 朱丽)


审 校:秦祥祥 陈飞兵 

编 辑:文静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