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天”,构建了“天字号”产业联盟。河池天峨、南丹和黔南平塘等五县成立了“天字号”旅游联盟,大力推进“天字号”旅游目的地开发建设,旅游品牌培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7月,平塘县举行民间水龙文化节活动,活动上有河池市的天峨、南丹等县(市)演艺团队表演节目,整个水龙文化节活动全程直播,实现全网浏览超153万人次。
水龙节现场 冯小东 摄
二是“造”,打造了跨省(区)旅游合作机制。河池市南丹县与黔南州荔波县率先签署《南丹荔波构建黔桂旅游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等4项文件,联合开发世界白裤瑶“大瑶乡”旅游景区,成功打造广西对接黔中经济区的“北向门户”。
三是“地”,充分发挥交通地域优势推动文旅融合。依托两地毗邻和贵南高铁“3小时经济圈”优势,沿线布局12个特色文旅站点,特别是南丹蛮降农耕景区与风光旖旎的荔波县大小七孔相依相偎,两县的白裤瑶族虽分处两地,却共同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频繁开展的白裤瑶年街节、黔桂山歌会、黔桂刨汤美食节等一系列飞地活动,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也共同促进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同时,荔波—南丹段也率先实现景区直通车、电子套票等“六个一”服务标准,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走深走实。
在“同饮一江水·共绘山水情”2025年广西河池市·贵州黔南州文化旅游推介会上,游客品味地方特色美食。
四是“设”,设计推出区域产品线路。围绕共同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合推出“天字号”景观、红水河黄金水道风情、“环小南马”生态康养等IP 旅游产品,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桂黔休闲养生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养生文化,实现年接待游客量增长37%。
下一步,黔南州与河池市将进一步用好资源优势,强化协作联动,继续深化文化和旅游方面的合作,大力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共同助推高质量发展。
2月26日,河池市人民政府与黔南州人民政府在荔波县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四是在强化旅游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上下功夫。通过联合举办文旅推介会、民族节庆活动、摄影大赛等活动,展示两地旅游资源、文化特色和品牌内涵。利用新媒体矩阵精准投放宣传内容,打造“黔南-河池”跨省(区)旅游IP。
五是在强化文化交流互动和共同打造文化品牌上下功夫。推动两地文艺团体互访展演,联合创作民族歌舞、影视作品等文化载体,挖掘布依族、苗族、瑶族、壮族等两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民俗体验活动等形式,打造两地独有的文化品牌,提升两地作为文化目的地的整体影响力,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这些文化的独特韵味。
来 源:黔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义将 朱丽)
审 校:秦祥祥 陈飞兵
编 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