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剑阁:锯山垭大肉会 跨越八百年的“舌尖狂欢”

图片

图片

剑阁:锯山垭大肉会

跨越八百年的“舌尖狂欢”





2025年3月2日(农历二月初三),剑阁县普安镇锯山村人潮涌动,一年一度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锯山垭大肉会”在此盛大启幕。这场被誉为“舌尖上的美味狂欢”的民俗盛典,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游客与本地居民齐聚一堂,共同沉浸于这场延续八百余年的美食与文化盛宴。
“锯山垭大肉会”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形成于明代,盛于清代。最初,当地村民在农历二月初三“文昌会”和十月初一“牛王会”期间,以整猪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仪式结束后,村民将熟肉分而食之,这一朴素的分食传统历经数百年演变,逐渐发展为融合祭祀、宴饮与民俗艺术的盛大集会。

图片

大肉的烹制是这场盛宴的灵魂。孙文学与团队需提前一日将整块猪肉下锅,每块重达3至6斤,辅以辣椒、花椒、八角、陈皮等十余味香料,以“三泡三煮”的古法工艺慢炖16小时以上。孙文学介绍:“火候是关键,需文火细熬,让香料渗透每一寸肉纤维,方能达到‘五味皆入、肥而不腻、皮弹肉糯’的口感。”这道传承两百余年的匠心美味,承载着五代匠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改良,成为“大肉会”最鲜明的味觉符号。

图片

中午时分,锯山垭村摆开近百桌流水席,四四方方、红白相间的大肉被陆续端上桌。游客们围坐一堂,夹起厚逾一寸的大肉,蘸上红油送入口中,肥润的肉质瞬间化开,咸香中透出丝丝辣意,引得众人连声赞叹。每桌除主菜大肉外,还搭配19道凉菜、蒸菜与炒菜,组成“十碗加一品”传统筵席。现场锣鼓喧天,民俗舞蹈与技艺表演轮番登场,游客们大快朵颐之余,更沉浸于剑阁独特的文化风情。

图片

来源:剑阁发布(据四川观察、剑阁融媒)

视源:剑阁融媒视频号 方志四川视频号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