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营商”促“赢商”,深圳给出最新方案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民营经济的发展是热点话题之一。


此前,中央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各地如何落实高规格的民营座谈会的精神,备受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3月2日,深圳作为“科技第一城”,召开“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主题发布会,并正式发布深圳市2025年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三个工作方案。


这一方面是在回应市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关心,另一方面也足以看出深圳“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的决心。


图片


平衡好市场与政府

让高质量发展全盘皆“活”


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深圳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峻在发布会上说:“建设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的结合。”


整场发布会在描述创新举措时,“服务”“高效”两个词出现频次很高,诠释了优化营商环境中,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


据悉,此次方案在完善公共服务法律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了26条重点任务,并提到将面向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主体来制定监管沙盒监管规则,以及突出以人工智能赋能服务创新,促进政府服务效率变革、模式变革。


实现“管得住”,也“放得活”。


此外,深圳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执法监督码,规范管理行政检查,王峻介绍称,此前执法监督码在光明区试点应用,入企频次大幅下降62%,企业也反映这减少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问题,明显提升了效率。


图片


政府这一“有形的手”恰到好处地助力,才能盘活市场的“活水”,进而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


关注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


在发布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市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许云飞介绍称,在全面做好各类企业服务的基础上,更好突出做好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服务是今年方案的特点之一。


初创企业的底色是创新,这得益于这些企业团队规模小,能较快适应市场变化,致力于解决市场上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但同时,这些特点也让初创企业格外脆弱。


许云飞在发布会上透露,深圳将发布一系列“创业大礼包”,在人才服务、企业融资、产业空间、促进创新四个方面,为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支持。此外,还将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


“更优”的营商环境,是为了为民企“解忧”,让更多创新企业能在深圳扎得下,立得稳。


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全球


从以下一组数据来看,外商投资已经成为深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2024年,深圳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738家,增长21.7%,数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今年头两个月,法国达索系统新质生产力赋能平台、东方希望集团国际总部等重点项目均已落户深圳。


外资为深圳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稳定外贸国际市场份额提供了保障,它们因深圳经济企稳向好而来,也将为深圳经济企稳向好贡献力量。


在发布会上,深圳市商务局副局长叶文戈介绍,未来通过放宽国际人才执业准入、推动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建设、招引国际一流科技创新机构等方式,进一步改善深圳的营商环境。


去年,深圳成功入选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连续4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营商环境底子良好的深圳,为什么要那么拼?


最新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深圳约40%的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的税收,近60%的增加值,70%以上的进出口额,90%以上的就业和90%以上的上市主体。


对于“科创第一城”深圳而言,促进民企发展,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实践的迫切需要。


所谓“爱拼才会赢”,做好“营商”才能真正“赢商”。


从此次发布会来看,深圳不仅要为企业提供政策红利,更要从法律体系、融资门槛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解决民营企业的发展难点,坚持“长期主义”,真正搭起创业干事的平台,孕育民企发展的“长期出彩”。


主笔 / 刘舟义
编辑 / 王海苹
审校 / 毛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