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奕(西南科技大学)
3月1日,#建议重拳整治犬咬伤人问题#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近年来“恶犬伤人”事件频发,不断刺痛公众神经,使之成为社会热议焦点。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生的大型犬、烈性犬等犬类伤人事件,易造成受害者感染狂犬病或给受害者带来重伤、致死的严重后果,具有恶劣的社会影响。此外,频频出现的犬吠扰民、犬咬伤人、随意弃养等乱象,也会使当地社区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降低。(3月1日央广网)
养狗本是个人爱好,然而,当狗狗进入公共空间,就该有效约束它。在犬伤人事件中,养犬人的责任缺失是主要原因。现实中,部分养犬人缺乏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不及时清理犬只粪便,不按规定给犬只接种疫苗,不遵守犬只管理规定,甚至放任犬只咬伤他人,这无疑是将他人置于危险境地。
针对“犬伤人”问题,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养犬管理相关法规,对养犬登记、遛狗规范、免疫接种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比如,对于遛狗不牵绳行为,很多时候只是口头警告,难以让养犬人真正重视。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法规对违规养犬人进行处罚,全面落实常态化养犬专项整治制度。只有让养犬人明白违规后果,才能让不文明养犬行为得到长效督促。
当然在生活中,很多养犬人并非故意违规,而是对养犬规范缺乏了解。社区、媒体等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养犬知识和法规,引导养犬人树立正确养犬观念,提高养犬人的社会责任感。
杜绝“犬伤人”,既是保障公众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养犬人应当承担起责任,做到依法养犬、文明养犬,营造和谐安全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