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到访美国,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之间一场平静而暗流涌动的会谈再次引发外界关注。从外交礼节上的“冷遇”,到实质性议题上的僵持,这一会谈进一步映射了美欧之间愈发深刻的裂痕,也折射出当下全球地缘经济中的复杂博弈。
马克龙希望通过对加深美欧协作、“祸水东引”对华加税等建议来缓解法国及欧洲面临的关税压力,但这些诉求显然没有得到特朗普的积极回应。
从外交细节看“冷遇”:法美关系难掩紧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中,特朗普让马克龙坐在最远离办公桌主位的位置,这一安排被部分解读为特朗普意在“边缘化”法国总统的外交影响力。
此外,特朗普在接待马克龙时未给予高规格欢迎,进一步体现了美法之间关系的微妙紧张。虽然会议表面上氛围和谐,但这些外交细节让外界注意到,法美两国的合作或已不似从前牢固。
更有趣的是,现场的视频中还记录了两人肢体语言的较量:马克龙尝试用手搭在特朗普的膝盖上意图平和气氛,但却显得突兀,甚至产生政治信号解读。这种“行为艺术”形式难以掩盖双方在主要议题上的分歧。特朗普一改温和,转而在实质内容上采取强硬态度,更令会谈中的矛盾浮出水面。
俄乌问题上的美欧分歧逐渐显现
在探讨国际热点问题时,俄乌冲突成为本次美法会谈的重要议题。马克龙明确提到,乌克兰主权是欧洲稳定的“生死问题”,并多次强调欧洲国家已付出真金白银支持乌克兰,而不仅仅是喊口号。他还提议欧洲可以派遣维和部队以保障地区安全。
然而,与欧洲充满“责任担当”的姿态形成对比,特朗普的表态却充满务实考量。他坚持认为,美国在援助乌克兰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欧洲国家应承担更多财政责任。他甚至强调未来乌克兰需要通过矿产协议来偿还援助资金。这一言论显然没有顾及欧洲盟友的感受,结果直接引发了马克龙的不满,当场以英语打断特朗普的发言并驳斥其观点。
这场争论充分反映了美欧在俄乌危机上的不同利益诉求。美国的关注点在于通过支持乌克兰削弱俄罗斯,同时避免自身过度消耗;欧洲则因地理位置更接近冲突中心,更迫切希望通过经济援助和外交策略保障地区稳定。
两者在应对俄乌冲突的具体方式和分担责任上虽表面一致,实则潜藏深刻矛盾。
马克龙的“祸水东引”:对华加税提议难达目的
除了俄乌问题,马克龙还希望在此次访美中探讨美欧经贸合作问题。他特别提出,美国可以加大对华加税力度,从而“减缓”欧洲的经济压力,同时实现跨大西洋贸易更公平的竞争环境。然而,这一建议被外界解读为法国“祸水东引”的外交策略,希望通过转移美国的贸易压力来保护欧洲经济。马克龙担忧的背景显然是特朗普执政期间对欧盟国家一系列关税政策所带来的冲击。
特朗普对此提议并未表现出太多兴趣。据报道,他在会谈中几乎回避了对是否调整对欧关税的进一步讨论,仅重申美国“以本国利益优先”的基本立场。这表明,不论是推动对华加税,还是获得豁免关税的尝试,马克龙都未能在此问题上达成预期目标。
马克龙提出对华加税的动机,除了保护欧洲经济外,还不得不面对法国与中国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的复杂现实。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法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在消费品、高科技、能源等领域占据关键位置。2024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达到7858亿美元,早已形成深度依存合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华加税若真的进一步推进,可能严重冲击中欧之间的供应链合作。法国不仅可能面临进口成本上升的风险,其国内市场的科技和工业发展也可能受到不利影响,这显然并不符合法国的长期经济利益。中方也早已明确表态,“贸易战没有赢家”,并警告欧洲国家不要在中美博弈中成为“牺牲品”。
从美欧裂痕窥探全球地缘经济博弈
综合本次马克龙访美的经历,不难看出,美国与欧洲之间的传统盟友关系正在经历严峻的考验。
立场不同、利益分歧已然造成两者在外交和经济合作中的不畅。此外,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是深化分裂的主因,凸显了其对全球多边协调的漠视,以及对欧盟经济利益的不顾。这种姿态注定让法美关系失去更多回旋余地。
对于法国而言,马克龙的此次访美并未如愿取得突破性成果。特朗普不仅未表态调整对欧关税政策,也对马克龙的俄乌问题诉求表现敷衍,甚至没有完全接纳其“对华加税”的建议。在这样的国际博弈中,法国的角色显得有些分裂:一方面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寻求外交突破,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顾虑中法间的深厚经济利益联系。这不仅是法国面临的困局,也是当前全球多边关系错综复杂的缩影。
未来,法美关系及美欧关系的走向将直接影响全球格局的演化,而中欧合作也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在多边博弈中,谁能率先找准新的平衡点,或许将决定其在未来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马克龙使坏:美国首要任务是向中国加税》
大众网《蓄意羞辱?特朗普让马克龙坐桌角,美法首脑白宫会晤尴尬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