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力争202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000亿元

3月3日,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 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证券时报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南京提出,力争到2027年,江北全域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4.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000亿元,积聚人口300万人;到2030年,经济总量力争突破5800亿元;到2035年,经济总量力争在2023年基础上翻一番,努力成为支撑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区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也是目前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2月28日,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加速打造江北新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的主阵地。

对标使命要求,支持新区更好履行责任担当。《实施方案》认真对照国家和江苏省明确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内容,在牢牢把握国务院赋予新区“三区一平台”(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加快推动新区进一步融入全国、全省、全市整体布局,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市改革开放任务的衔接,在新一轮发展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

聚焦重点领域,支持新区更快提升发展能级。《实施方案》立足新区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新主城建设等重点领域,结合新区提出的亟需改革攻坚、破题突围的政策诉求,强化政策赋能和要素保障,在市级各部门权限范围内,全力支持新区加快提升位次、增强功能、发挥作用。

坚持先行先试,支持新区充分展现创新活力。《实施方案》学习借鉴了上海浦东、四川天府等兄弟新区相关经验,强化集成创新,支持新区导入优质资源,主动开展首创性改革探索,更好发挥新区“支撑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功能作用。

在产业科技创新方面,南京将出台《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在省市的指导下,在“十五五”期围绕主导产业重点谋划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建设一批科创机构、载体和设施,构建学研产用全链贯通的创新生态链条。

与此同时,南京还将推动实数深度融合,建设工业软件创新平台,围绕重点领域推进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积极谋划建设江苏扬子江产业金融集聚区,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基金集聚区、省船舶租赁交易区,更大力度推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