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眩晕频发,可能是耳朵里的“耳石”在作祟,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耳石症发病高峰群体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女性患耳石症多于男性。
3.耳石症的典型症状是体位诱发的短暂剧烈眩晕,一般持续几秒就缓解。
4.治疗耳石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复位治疗,其中复位治疗有效率高达80-90%。
5.为预防耳石症,应注意避免诱发眩晕的头部或身体位置变化,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休息,增加运动量,补充足够的钙质。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在日常生活中
您是否会遇到这些情况
👇👇👇起床晕、躺下晕
抬头晕、低头晕
床上翻身也晕
只要改变体位就头晕目眩
严重时还会
伴随恶心、呕吐、心慌、大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超级丁医生和
南通六院神经内科高尚艳主任医师
一起为大家解答!
高尚艳主任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每次眩晕发作都是在上述体位或头位改变时出现,持续几秒钟(一般不超过1分钟)就缓解了。
如果是在这个情况下出现,那么可能是耳朵里边的“耳石”在做祟了,我们俗称”耳石症”。
耳石是一种碳酸钙结晶,是内耳“耳石器”,耳石颗粒是天然形成的正常成分,从外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是掌握人体平衡的重要器官之一。当人体头部运动时,半规管依靠内淋巴液的流动推动毛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参与感知头部的变速运动。
之所以会发生“耳石症”,是因为患者的耳石由于疲劳、外伤或其他不明原因,从前庭剥落,移位到内耳半规管的淋巴液中,从而刺激半规管,影响了平衡功能,使人产生剧烈的眩晕。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般表现为左右翻身,起床,躺下或者低头仰头等动作时发生,所以大部分患者都是半夜起夜或者早晨起床的时候发病。春季尤其是3月前后为高发期。
高尚艳主任指出春季高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维生素D缺乏:冬季日照不足导致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春季时缺乏问题凸显,而维生素D缺乏与耳石稳定性下降密切相关。
✅生活习惯变化:春季人体生物钟易受干扰,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增加,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和耳石脱落风险上升。长期熬夜打麻将的年轻人因植物神经紊乱诱发耳石症。
✅气候因素:春季风邪当令,中医认为风邪易扰动清窍,加之肝阳上亢、气血壅滞,可能诱发眩晕。
(1)中老年人。发病高峰群体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骨质疏松等状况的发生,耳石的质量及数量也会随之改变。
(2)头部外伤后。受外力撞击后,可能影响平衡系统内部精细的构造。
(3)女性。体质较弱的人、女性也属于高危人群。女性患耳石症多于男性(比例接近1.6~2比1)。
(4)有颈椎病的。颈椎病会刺激颈部的血管,导致血管受压迫,发生痉挛,引起内耳的缺血,出现耳石脱落的现象。
(5)熬夜、劳累、精神紧张、过于疲劳。过大的压力会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睡眠不好的人更容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耳的小动脉痉挛、细胞缺血,也会导致“耳石症”的发生。
(6)耳石器老化。导致椭圆囊斑或球囊斑退行性改变。另外,一些继发性的因素,也可引起耳石脱落,例如突发性聋、前庭神经炎、耳部外伤、耳朵受到震动。
耳石症的典型症状是体位诱发的短暂剧烈眩晕,一般持续几秒就缓解,常出现在坐卧体位变化或卧位翻身,可随时反复发作。
眩晕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眼球震颤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眩晕发作后,患者可能有一段时间的头重脚轻、漂浮感或不稳感。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眩晕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但不能根治耳石症,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或症状严重时的暂时措施。
复位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和仪器复位。目的是将脱落的耳石从半规管移出或移至不敏感区域,恢复平衡感受器的正常功能。正规的复位手法治疗后有效率高达80-90%。
高尚艳主任指出:耳石症的发生和复发与生活习惯有关,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避免诱发眩晕的头部或身体位置变化,如快速起床、低头、仰头、翻身等。
2
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疲劳和压力。
3
增加运动量,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耳石的吸收和排出。
4
补充足够的钙质,预防骨质疏松,保护耳石的稳定性。
5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耳石症的复发或并发症。
耳石症
预防措施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
临床表现: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
治疗:发作期治疗前庭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支持治疗,部分病人可考虑手术治疗。
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伴眩晕。
症状:突然出现的听力明显下降,可伴有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特点:多认为与内耳供血障碍和病毒感染有关;有一定的自愈率,但大部分患者因为治疗不及时而导致听力无法恢复,因此发病后及早治疗很关键。
治疗:突聋目前比较公认的治疗有糖皮质激素、银杏叶提取物,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和高压氧治疗。
急性发作的眩晕,眩晕于数小时至数日达到高峰,发作前可有感冒病史,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伴有特征性自发性眼震,伴恶心、呕吐。
治疗:药物治疗(抗组胺、激素)及前庭康复治疗。
专家简介
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二)主任
高尚艳 主任医师
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主任、主任医师、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江苏省卒中学会精神与认知障碍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全科委员会委员、南通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南通市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南通医学会神经调控分会委员、南通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常委、南通市医学会神经调控帕金森学组委员。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神经内科工作20年,在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脑血管病的精确诊治及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帕金森病、脱髓鞘疾病、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常见病。
坐诊时间:每周二全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健康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