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众议院共和党负责人麦克林,最近搞了个大动作,试图用一种非常规的方法来影响解放军对台湾的行动。她提出一项议案,想通过公开资产信息的威胁手段,来阻止解放军的统一行动。
(美国会众议院共和党负责人麦克林)
多年来,麦克林一直活跃在反华行动的舞台上,并与民进党当局有着密切的联系。她不仅组团窜访过台湾,还与民进党高层密切互动。这种联系在一些人眼中是所谓的“联系”,但说白了就是利益交换罢了。台当局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手法,试图通过经济利益来影响美国的政治决策,尤其是在涉及两岸问题时。
(特朗普首次举行内阁会议)
然而,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台当局的这种策略恐怕很难得逞。无论是从特朗普的沉默姿态,还是之前拜登的模糊策略,未来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力度可能趋于减少。其中一个重要的信号来自特朗普,他几次拒绝明确承诺“保卫台湾”,并且还频频表示希望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相较于拜登时期那种口头上的“武力保护”承诺,特朗普的态度无疑更加现实和务实。他的重点似乎放在“让美国再次伟大”而非卷入一场不必要的冲突。
当然,这也是美国对现实的重新评估和考量。美国国内也开始出现反思的声浪,尤其是一些专家对美国战略的重新定位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他们指出,美国不应该把筹码押在一场“不可能赢”的战争上。假设大陆选择武力统一台湾,美国是否介入将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若介入,将可能导致中美之间直接军事对抗,这是自二战以来大国间首次这样对抗,结局对美国而言是灾难性的,尤其是在核武器和网络战场领域。
(解放军双航母编队首次集合演练)
那么如果美国选择不介入呢?这会导致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受损,其军事力量和声望也将遭遇考验。然而,与介入可能带来的巨额损失和潜在灾难相比,这些影响似乎仍在可控范围内。换句话说,美国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支持台当局。
其实在军事层面,解放军早已具备可以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收台后只不过是在导弹射程上进一步延伸。美国虽然在第一岛链附近保持着探测能力,但对整个战略格局的影响有限。
(解放军远程打击能力)
经济上,美国也做好了应对准备,特别是在半导体供应链方面。台积电虽然关键,但美国已经在加速国内重建半导体产业链,即便台海局势紧张,新的航线方案也能确保美国商船安全往返于东亚市场。这些准备工作说明,美国并不一定非要为了台湾而卷入战争。
综上所述,麦克林的议案虽有噱头,但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美国对台政策的真正决定因素,是全球战略布局、经济利益考量以及内部政治权衡,真让美国和我们翻脸,特朗普也是不敢贸然动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