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云辉:携手残疾员工逐梦家纺创业路

原标题:残疾员工是她“宝贵的财富”,她将带领这些特殊的员工,继续奋斗在创业路上,将传统民营企业做新做强(引题)

熊云辉:携手残疾员工逐梦家纺创业路(主题)

周雅婷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邵伟

一排排操作台前,一群特殊的工人正在缝纫机前埋头苦干——他们或有听力障碍或有肢体残疾,但都专注熟练地踩着缝纫机,机杼声不绝于耳。而作为公司“最重大的服务员”,熊云辉拿着对讲机,时不时指挥着缝纫车间工作。以厂为家的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在她的“被子”事业中。

20多年前,熊云辉在残疾人朋友帮助下带领刚创立的公司渡过难关;20多年后,她将小作坊发展为固定资产达5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的湖南拓福家纺有限公司(下称拓福家纺)。如今,她创立的企业已有70多名员工,其中残疾员工50多人,占70%。身为公司总经理的熊云辉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和安家。

传承家纺事业

熊云辉与家纺结缘,是因为公公曾是湖南省岳阳本地小有名气的弹棉花匠,她曾跟着丈夫打理家里的小作坊。1999年,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推进,各类民营企业似雨后春笋般涌现,熊云辉意识到企业化管理才是未来的方向,于是,她和丈夫一起成立了拓福家纺,把生产场地从居民楼搬到了工厂。

最开始,熊云辉的员工只有20多人,靠着父辈积累下来的口碑和人脉,做的是熟客、散客生意。“也是一次偶然,一个熟客介绍给我们一个大订单,翻新整个医院里的被子,我们的师傅在医院待了一个月,一连做了好几百床。”熊云辉直言,这让她看到了新商机:和单位、机构合作开展团购单,单件的加工费虽然降了,但量大且全年都有固定的业务。

“我们不懂做那些潮流的外观设计,但胜在用料扎实、质量过关。”就这样,熊云辉开始在湖南各地推销自家的棉被和四件套。为了拓展市场,她几乎跑遍了省内所有的学校、机关单位。

“这就像回到了之前走街串巷推销被子的时候。”熊云辉回忆,创业初期,因为资金周转困难,她连招待所都不舍得住,辗转在各个城市,有时候甚至只能在车里将就睡一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生产、送货环节她也亲自上阵,以厂为家,一年往往只能休息几天。最终,熊云辉凭着一股拼劲儿大大拓展了拓福家纺的销路,湖南各高校、中小学、企业等都成了她的合作对象。

大创新与小巧思

名气打开后,熊云辉的忧虑也随之而来:家纺行业作为民生工业在国内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企业应该如何迈出下一步?

熊云辉生产的新疆棉胎、空调被及套件等系列床上用品,大部分使用者都是离家住校的学生。因此她选择扬长避短,从产品使用的舒适度下手,通过一些特别的小设计、小巧思,便利学生们的宿舍生活。“就拿被套来说,有些不擅家务的孩子自己铺床、装厚被子,总是不太便利。我和几位车间主任和生产能手一起集思广益,想出可以在被套的一侧边角上开两道口,便于将手伸进去铺平被子,便捷整理的同时降低了成本。”熊云辉介绍,这个设计最后还申请到了专利。

熊云辉常常把生产一线的员工们聚集起来“头脑风暴”,思考、研究新产品的方向。用她的话来说,有时“灵光一闪”再加上生产实践,就能出现下一个“爆款”。“我们正打算推出的新产品‘发热被’就是这样诞生的。”熊云辉介绍,南方冬季湿冷,电热毯的不当使用易在学校引发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和团队经过多次试验,采用了石墨烯的材质,电热毯只需要12伏的电压就能使用,既安全又保暖。

熊云辉将“发热被”作为今年的重点产品推出,收获了不少来自学校的订单。这也让她坚信,不论是作坊还是企业,坚持质量、创新生产、便利用户是第一位的。如今,在熊云辉的努力下,从前的棉花作坊已经发展为固定资产达5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的公司,发明专利9项,先后获“全国纤维制品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认证。

托起残疾人员工的幸福梦

比起老板,熊云辉更愿意称呼自己为公司的“最大服务员”,只因这里有一批特殊的员工——残障人士。“当年一场火灾意外让公司遭遇困境,是作坊里几位残疾员工东拼西凑拿出近3万元帮我们渡过了难关。”熊云辉将这份珍贵的情谊记在心里。

如何让这些特殊的员工得以谋生?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厂工作?熊云辉在“以人定岗”上费了一番功夫:比如员工个子矮小,就放低缝纫机机脚并找来高度适合的凳子;员工不会说话,熊云辉自学手语,还要求每个车间的管理人员都学习简单手语;在公司各车间全部使用对讲机,录好音的小喇叭能第一时间将工作指令传达到人。不仅如此,熊云辉还提拔了一批会用电脑、经验丰富的员工当管理层,其中残疾人占管理人员的一半。“他们更明白残障人士的心灵和需求,沟通会更加顺畅,生产效率也更高。”

不只是工作,熊云辉操心的还有员工生活的方方面面。“恋爱、结婚、小孩上学,遇到困难了我都得想办法帮他们解决。”为保障残疾职工基本生活所需,公司除了发放保底工资、生活补贴及缴纳社保外,还在生产生活区建设了完善的无障碍设施,设立岳阳市第一家残疾人图书室,打造心理咨询室、健身房、卡拉OK厅、家属客房等。“每到暑假,一些残疾员工就会把孩子带来厂里读书、休闲,他们已经把我这当成了家。”熊云辉说。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朋友要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挑战,更加坚强地为实现梦想努力。”……在拓福家纺,随处可见鼓励残疾员工积极向上的大红标语,而他们和熊云辉也在“互相成就”:2008年郴州冰灾、2016年龙山县抗洪救灾等特殊时期,员工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赶做物资,保障了救灾品及时送至灾区;失去双臂的李钱是公司销售线上的“骨干”,在岗期间用双脚高质量做出了近300份标书,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做企业是没有尽头的,我一定会把这份‘被子事业’坚持下去。”熊云辉信心满满地表示,残疾员工是她“宝贵的财富”,她将带领这些特殊的员工,继续奋斗在创业路上,用创新的产品开拓线上和零售市场,将传统民营企业做新做强。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