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突发性耳聋发病率自2005年至2020年上涨了3倍多,20~40岁人群占比超60%。
2.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听力损失的疾病,可能导致耳鸣、耳闷胀感等症状。
3.年轻人患突发性耳聋的比例逐年上涨,可能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或睡眠不规律等因素有关。
4.尽管突发性耳聋病因不明,但存在一定的自愈性,自愈率约为30%~60%。
5.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及时就诊、早期治疗和听力康复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患上突发性耳聋,会有哪些异常?
①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通常为单侧居多,少部分情况也可出现双侧听力下降。
②耳鸣:约 90% 耳聋合并有耳鸣症状,耳鸣呈持续性,即可表现为高频(哨鸣音),也可表现为低频耳鸣(机械样轰鸣音)。
③耳闷胀感:约 50% 听力下降患者出现耳闷胀感,呈持续性,不能通过吞咽、体位变化等动作改善。
④听觉过敏或重听:耳聋患者可出现对强声过敏,引起躯体不适、畏声表现。
⑤耳周感觉异常:常见于全聋患者。
①眩晕或头晕:约30%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出现眩晕或头晕症状,这与内耳功能受损影响前庭平衡器官有关。
②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
为什么“突发性耳聋”会找上年轻人?
人类的耳朵主要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在听力的产生中外耳和中耳的作用主要是将声音的震动通过机械传导的方式传至内耳,然后内耳再将声音的物理震动转化为电神经信号通过神经传入大脑听觉中枢。其中内耳里面有一个重要器官耳蜗,里面充满了淋巴液以及大量分布的毛细胞,它们就是转化声音信号的重要组成单位。
由于内耳的毛细胞非常脆弱,所以任何外界或者内在的刺激因素或者环境改变,就会影响毛细胞的功能,甚至发生损伤和坏死。比如,淋巴液的压力变化;内耳毛细血管痉挛/栓塞所致的供血不足;病毒感染损害;精神压力、情绪波动以及紧张等心理因素所致的血压波动、激素变化等。
1
内耳血管栓塞/痉挛学说
2
免疫学说
患上突发性耳聋,听力还能恢复吗?
1
远期听力管理
2
人工听力干预
参考文献
策划制作
作者丨汤欣玥 卓正耳鼻喉科医生
审核丨潘春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医师
策划丨一诺
责编丨一诺
审校丨徐来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