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变“土著”
东方白鹳落户江都大半乡镇
“东方白鹳是候鸟,按道理,只会在我们这越冬。春暖花开,它们应该回迁东北老家。”市林业站江都分站站长高红芽认为,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江都水网密布,湿地、湖泊、河塘水质优良,食物丰富,是东方白鹳栖息繁殖的宜居地,所以候鸟变成了“留鸟”,“稀客”变成了“土著”。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邵伯、真武、樊川、小纪、丁沟、宜陵、武坚等全区一半以上乡镇都发现东方白鹳的鸟巢,它们不仅地盘越来越大,而且家族也越来越兴旺,目前已发成50多只的小种群。
智慧监测平台助力
鸟中国宝拥有全天候守护
“以前都要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一个鸟巢一个鸟巢用望远镜去观测,现在有了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平台,省事多了。”在一台电脑前,她登录监控平台,屏幕上出现三个点位上的鸟巢,一目了然,像走进东方白鹳的直播间。
江都由于缺乏高大树木,输电高压铁塔成为了东方白鹳筑巢的理想场所。然而,高达50多米的高压铁塔使得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变得困难重重,难以了解巢穴内幼鸟的孵育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江都生态环境局去年引入了AI技术,并结合传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方法,建立了全区首个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平台,“这个系统不仅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监控,确保了对东方白鹳全天候不打扰的守护,还具备智能分析功能,能够发现传统调查难以察觉的东方白鹳活动规律。”
去年,在小纪镇、丁沟镇、樊川镇的高压输电铁塔上分别布设了3台AI智能监测系统,取得显著的成效。今年,江都生态环境局还将扩大成果,让守护变得更有温度和力度。
一只鸟与一座城
东方白鹳展翅绘就唯美生态画卷
东方白鹳铁塔竖在种田大户黄祖建的田里,他说自己就是东方白鹳的第一“守护人”。“它们有时站在窝里,有时田里走走,我望望它,它望望我,就像老朋友。”黄祖建说,感觉东方白鹳好像养熟了,一点不怕人。
“到塘口来吃小鱼,我一次没赶过,随它吃,管饱。”铁塔边的芦苇荡是村民潘建国承包的鱼塘,现在俨然成了东方白鹳的“口粮田”。
与殷和组相邻的友爱组,没有区位优势,不少村民就买起望远镜,借助科技,坐窗观“村宠”,成为村民的休闲乐事。
“去年有只东方白鹳雏鸟掉到我家附近,一身黄毛,我就把它当小鹅喂养,一直养到它会飞。”村民殷志宏不无遗憾地说,忘记做记号了,不然就知道它今年在哪当爸妈。
何止一人一村,为了东方白鹳的幸福生活,区供电部门为高压铁塔安装护鸟板,保护繁殖又保障供电安全;生态部门做好每只鸟巢“家访”,记录繁殖过程;自然资源部门在铁塔鸟巢附近,竖起保护警示牌,公布东方白鹳救助电话……
鸟中国宝圈粉无数
从一个人到一个村再到一座城
又一个春天
东方白鹳振翅而来
飞舞的翅膀仿佛在宣告
源头春天,最美最靓!
来源:江都融媒
编辑:阿娇
审核:高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