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国宝”定居江都,分布在邵伯、真武、樊川、小纪、丁沟……

修长的红腿漫步麦田
宽大的双翼迎风舒展
优雅的身姿伫立铁塔
……
在田野、在鱼塘、在铁塔
在江都烂漫春光里
鸟中国宝东方白鹳翩跹起舞
绘就一幅幅灵动唯美的生态画卷

图片




“稀客”变“土著”  

东方白鹳落户江都大半乡镇

图片
“大约是2020年,在渌洋湖湿地第一次拍到过境的东方白鹳,刚开始以为是仙鹤,后来上网搜索,才知道是‘鸟中大熊猫’,真正是‘稀客’。”江都摄影达人、资深“鸟叔”段青元回忆拍摄情形,掩饰不住兴奋。他介绍,东方白鹳是大型涉禽,身长可达1米多,展翅宽度超3米,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东方白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已被列入国际濒危保护动物名录,全球仅存9000只。

图片

在他的镜头下,东方白鹳似风度翩翩的“绅士”,它们或浅滩觅食,或临风起舞,或踏浪追逐,千姿百态,优雅迷人。

“东方白鹳是候鸟,按道理,只会在我们这越冬。春暖花开,它们应该回迁东北老家。”市林业站江都分站站长高红芽认为,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江都水网密布,湿地、湖泊、河塘水质优良,食物丰富,是东方白鹳栖息繁殖的宜居地,所以候鸟变成了“留鸟”,“稀客”变成了“土著”。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邵伯、真武、樊川、小纪、丁沟、宜陵、武坚等全区一半以上乡镇都发现东方白鹳的鸟巢,它们不仅地盘越来越大,而且家族也越来越兴旺,目前已发成50多只的小种群。




智慧监测平台助力  

鸟中国宝拥有全天候守护

每年3月,是东方白鹳“生儿育女”的开始,这也是江都生态环境局生态科科长邓美玲最忙碌的时候。

“以前都要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一个鸟巢一个鸟巢用望远镜去观测,现在有了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平台,省事多了。”在一台电脑前,她登录监控平台,屏幕上出现三个点位上的鸟巢,一目了然,像走进东方白鹳的直播间。

江都由于缺乏高大树木,输电高压铁塔成为了东方白鹳筑巢的理想场所。然而,高达50多米的高压铁塔使得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变得困难重重,难以了解巢穴内幼鸟的孵育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江都生态环境局去年引入了AI技术,并结合传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方法,建立了全区首个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平台,“这个系统不仅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监控,确保了对东方白鹳全天候不打扰的守护,还具备智能分析功能,能够发现传统调查难以察觉的东方白鹳活动规律。”

去年,在小纪镇、丁沟镇、樊川镇的高压输电铁塔上分别布设了3台AI智能监测系统,取得显著的成效。今年,江都生态环境局还将扩大成果,让守护变得更有温度和力度。

 



一只鸟与一座城  

东方白鹳展翅绘就唯美生态画卷

“去年下半年,有个投资3000万元的风能发电项目要落户邻近村,但距离我们东方白鹳铁塔只有上百米,村民联名拒绝,项目最终作罢。”樊川镇关河村党总支书记梅万芳笑着说,全镇有四个村都发现东方白鹳,大家都争“东方白鹳村”。这对东方白鹳住该村殷和组有十年了,比邻而居,全村老少和它们有着说不完的情分。

东方白鹳铁塔竖在种田大户黄祖建的田里,他说自己就是东方白鹳的第一“守护人”。“它们有时站在窝里,有时田里走走,我望望它,它望望我,就像老朋友。”黄祖建说,感觉东方白鹳好像养熟了,一点不怕人。

“到塘口来吃小鱼,我一次没赶过,随它吃,管饱。”铁塔边的芦苇荡是村民潘建国承包的鱼塘,现在俨然成了东方白鹳的“口粮田”。

与殷和组相邻的友爱组,没有区位优势,不少村民就买起望远镜,借助科技,坐窗观“村宠”,成为村民的休闲乐事。

“去年有只东方白鹳雏鸟掉到我家附近,一身黄毛,我就把它当小鹅喂养,一直养到它会飞。”村民殷志宏不无遗憾地说,忘记做记号了,不然就知道它今年在哪当爸妈。

何止一人一村,为了东方白鹳的幸福生活,区供电部门为高压铁塔安装护鸟板,保护繁殖又保障供电安全;生态部门做好每只鸟巢“家访”,记录繁殖过程;自然资源部门在铁塔鸟巢附近,竖起保护警示牌,公布东方白鹳救助电话……

图片

图片

鸟中国宝圈粉无数

从一个人到一个村再到一座城

又一个春天

东方白鹳振翅而来

飞舞的翅膀仿佛在宣告

源头春天,最美最靓!


来源:江都融媒

编辑:阿娇

审核:高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