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一口咬死:乌克兰不会承认与美方之间的任何债务,即便是10美分都不会给!
更为荒谬的是,特朗普突然装起失忆,被问及是否仍相信泽连斯基是独裁者时,他却说:我说过吗?
泽连斯基为什么突然硬气?本号认为这或许与现在欧洲的局势有关。
欧美多国对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而这些援助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纠葛。泽连斯基的这番话,很可能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的一种策略性表态。
我们知道,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斯洛伐克,已经开始提出让乌克兰偿还援助的要求。
斯洛伐克希望乌克兰能够归还35亿欧元的援助资金。这种声音的出现,无疑给乌克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如果泽连斯基承认了美国的所谓“债务”,那么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他欧洲国家或许会纷纷效仿,向乌克兰讨债。
泽连斯基的强硬态度,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策略性的回应。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表明,乌克兰并不会轻易屈服于外部的经济压力。
更重要的是,他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平衡与欧洲和美国的关系。乌克兰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欧美的援助和需求却是无止境的。
在这种情况下,泽连斯基必须巧妙地处理与各方的关系,以确保乌克兰的国家利益。
当然,泽连斯基这也是向美国表忠心:看,我只把资源交给你。
很明显特朗普听懂了,所以才有前文提到的,特朗普装失忆,称自己不曾说过泽连斯基是“独裁者”。
他在面对记者时说:我真不敢相信我说了那种话。
还称赞乌克兰很勇敢,称自己很尊敬泽连斯基,很期待和泽连斯基的会面。
但在特朗普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有人发现,特朗普上周在社交平台,怒批泽连斯基是“喜剧演员”和“独裁者”的推文还没有删掉。
当时他还骂泽连斯基最擅长的就是“玩弄”拜登。
现在这算什么?掩耳盗铃吗?
我们再说回美乌协议。据悉统泽连斯基已经飞往美国,与特朗普会面签署关于共同开发乌克兰矿产资源的协议。
但有意思的是,即便签署在即,美乌双方其实并没有完全达成共识,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各执一词。
虽然具体细节还未完全公布,但乌克兰媒体已经注意到,对于乌克兰一直心心念念的安全保障问题,协议里其实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承诺。
协议里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美国政府会“支持乌克兰为获得建立持久和平所需的安全保障所做的努力”。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空洞?
那么,泽连斯基为什么要签这样一个看似“空洞”的协议呢?
首先,这次会面本身,对乌克兰来说就是一种政治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安慰。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乌克兰作为一个地缘政治的交汇点,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之上。
能够得到美国的关注和支持,无疑是对其国际地位的一种提升。
其次,虽然协议中没有明确的安全承诺,但特朗普在会面中提到了在俄乌问题解决之前,美国会提供军事、技术、情报等方面的支持。
这意味着,乌克兰虽然没有获得法律形式上的安全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可能得到美国的实质性帮助。
然而,这份协议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大国之间的博弈,已经从直接的领土争夺,转向了更为隐蔽的资源控制。像乌克兰这样资源丰富的小国,很可能成为“新殖民主义”的牺牲品。
在“合作开发”的名义下,其资源主权可能会被逐渐侵蚀。
而乌克兰为了求得生存空间,不得不做出资源上的让步,但这种让步并没有换来实质性的安全保障。
这不禁让人思考,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结构性脆弱,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安全幻觉”。
另外,美国一直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自居,但这次协议却让人看到了其背后的资源掠夺本质。
这不得不让人警惕,所谓的“多极化”世界,是否只是强权政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建立起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那么类似的协议,恐怕会成为一种常态。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份美乌矿产协议其实是战略短视的产物。
对乌克兰来说,割让资源收益可能会加剧其对外部的经济依赖,甚至可能引发国内政治的不稳定。
而对美国来说,虽然短期内看似获得了利益,但长期来看,这种做法无疑会损害其战略信誉,让其他盟友更加警惕“美国优先”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