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机械设备行业观察:天创机器人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量产;优必选实现多机协同实训突破

2025年3月,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关键节点。随着《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落地,危化、矿山等高危场景正成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核心领域。政策推动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下,国产企业如天创机器人、优必选等率先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刚需场景的快速落地标志着我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刚需场景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落地需满足两大条件:替代人类不愿或不宜从事的高危、繁重任务,且终端用户需求迫切、付费能力强。当前,危化防爆、矿山、冶金等场景成为突破口。

危化防爆领域,天创机器人联合华荣股份开发出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针对高危设备的安全运维需求,填补行业智能化空白。危化行业智能化渗透率低,机器换人需求迫切,此类产品将为行业提供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矿山领域,政策明确推动煤矿智能化改造。2024年4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通知,要求开展机器人典型场景应用实例,梅安森等企业已进入落地名单。矿山场景的复杂环境对机器人自主作业能力提出高要求,但政策支持与用户需求的双重驱动加速了技术迭代。

冶金、电网及核电领域也迎来突破。《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明确要求“3D岗位机器换人率达到40%”,博实股份等企业聚焦冶金场景开发解决方案;电网高压检修场景中,北京“天工”机器人已完成复杂倒闸操作测试;核电高辐射环境下,景业智能等企业的检测机器人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

政策与科技巨头协同加速生态构建

中央与地方政策形成合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单点突破向生态化发展。北京、深圳等地明确机器人落地场景与量产目标,科技巨头则通过技术赋能构建产业生态。

政策端密集发力,中央定调场景落地,地方结合产业特色打造示范。例如,杭州市聚焦智能制造,提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目标”,重庆、深圳等地则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布局机器人应用。政策的连贯性与地方执行力为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预期。

科技巨头搭建技术平台,中国移动与华为等企业加速生态布局。中国移动成立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依托全国算力网络推动机器人场景规模化;华为在煤矿、电力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与鸿蒙系统的适配测试,为多场景协同提供底层支持。

企业技术突破方面,优必选近期在极氪5G智慧工厂完成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首次引入群体智能技术,推动机器人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这一突破不仅验证了国产技术的前沿性,也为工业场景的复杂任务提供了新思路。

(注:本文内容严格基于输入资料与公开搜索信息,未添加外部数据或主观建议。)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