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了您参与制订的《肺癌新型治疗方法中国专家共识》,您能否为大家介绍一下《共识》的核心要点,以及对诊疗实践和后续临床研究探索的积极意义?
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已举办至第 22 届,本届论坛以「肺癌新型治疗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所谓的「新型治疗」,指的是刚刚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治疗方法,包括 ADC、双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等。这些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临床实践数据和相关经验都相对匮乏,甚至部分数据是相互矛盾的,这就导致应用比较混乱。因此,帮助临床医师明确这些新型治疗的最佳使用时机和场景并了解其疗效和毒性的特点成为当务之急;同时,怎样的证据能够切实证明这些新型治疗的临床价值亟待探索。
基于上述考量,今年的共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明确新型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定位。以 ADC 为例,我们着重梳理了目前已经上市的 ADC 类药物,对其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讨论。ADC 在现阶段最大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有特定可靶向驱动基因改变的肺癌患者的后线治疗上,但其在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地位仍待更多研究提供数据。
第二,明确证实新型疗法临床价值的研究应该如何设计开展。为此,我们特别梳理了在不同场景下的现有标准治疗方案。希望未来针对 ADC、双抗类药物等新型治疗开展的临床研究,能够与现有的最佳标准治疗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更为清晰、可靠的结论。
希望此次论坛发布的《肺癌新型治疗方法中国专家共识》能够为大家当下临床工作的开展和未来研究方向的规划提供参考。
您在去年的肺癌年终大盘点上将 HARMONi-2 研究列为 2024 年肺癌领域的四大临床研究之一,充分说明了双抗在肺癌治疗中的潜力。随着双抗临床试验的进一步推进,您认为在设计这些临床试验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因素,以确保试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最大化地挖掘双抗的临床价值?
在肺癌治疗领域,HARMONi-2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挑战了当下最佳治疗方法并在无进展生存期(PFS)上取得了阳性结果。不过,该研究在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HARMONi-2 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勇敢挑战了当前最佳标准治疗方案,为该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其二,它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诸多启发,让我们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思考。我认为该研究目前最大的悬念在于总生存期(OS)数据,虽然 OS 不是研究的主要终点,但其同样意义重大。因为只有 OS 得到改善,才能真正奠定一种治疗方案的优选地位;若 OS 数据不明确,那么当前研究结果仅提示在用药时机上可做不同选择,比如是先使用研究中的方案,还是后续再用。
总体而言,HARMONi-2 研究极有可能改变我们的临床实践,同时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临床实践与临床试验设计,因此,它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临床研究。
今年的论坛聚焦于「肺癌新型治疗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能否请您结合会前针对这一话题对广大医生群体的调研结果谈谈我国医生目前对于新型疗法的观念,以及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按照肺癌高峰论坛惯例,会议前我们开展了调研工作,以期通过调研进一步梳理当前医务人员对该话题的想法。根据调研结果,广大医生对新型治疗方法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在它们应用于临床之前便已展现出极大热情;然而,调研也反映出很多医生对新型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一定的担忧,这也正是今年的高峰论坛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于更多更新的治疗方法,大家同样满怀期待。总体而言,这些调研结果与当下的临床实际状况高度契合,为本次高峰论坛达成共识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针对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在肺癌中的探索,您认为目前最大的技术瓶颈是什么?未来需在哪些方向重点突破?
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是极具创新性的治疗方法。目前,这两种治疗方法仅仅是曙光初现,距离成熟应用尚有较长的路要走。鉴于当前临床数据极为有限,现阶段对它们进行全面、恰当的评价为时尚早。因此,我们目前对这两种治疗模式持鼓励探索的态度,但不会过早「盖棺定论」。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现有信息,这两种新型治疗方法存在导致一些远期副作用的风险,比如可能引起第二原发恶性肿瘤。这警示我们,从研究伊始就必须对这些治疗方法的潜在风险给予充分关注。
从长远来看,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有望在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然而,当下我们面临着数据匮乏的困境。在探寻证据的过程中,还需时刻兼顾其长期安全性,确保这些治疗方法真正安全有效,惠及患者。
● 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ASLC 杰出科学奖获得者
● 中国医师协会(CMDA)副会长
● 广东省医师协会(GDMDA)会长
●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首席专家
●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
●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
● 2018-2023 年临床医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